魔镜小说 > 穿越快穿 > 当红楼女儿进入其他名著世界

90-10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镜小说www.mjtxt.com提供的《当红楼女儿进入其他名著世界》90-100(第13/16页)

声,刘备坐在礼堂下侧,也微微一笑。

    诸葛亮面上一红,正襟端立,开始行礼。

    三拜礼成,新娘子先送入洞房,新郎官在外待客。

    第一桌敬到刘表面前,他既是地方长官也是女方长辈。

    诸葛亮斟了酒,刚端至他面前,刘表已站起身,笑道:“孔明啊,你叔父是我故交,今日又结了姻亲,此乃亲上做亲,咱们以后可就是一家人了。”

    张飞站在刘备身后,听得这刘表下一句就要抛出官职,大急,低声道:“大哥!”

    刘备微微摇头,面上仍带微笑,心下也觉着急,且不论这卧龙先生才学如何,听说他叔父已逝三年,婚礼上却仍能群贤毕至、荆襄名士济济一堂,就让人觉得不虚此行。

    那句“得此卧龙,天下归宁”的童谣已传遍荆襄,传唱歌谣的百姓,知道唱的是制“诸葛犁”的诸葛先生,愈发添油加醋,传得神乎其神。

    本来,诸葛亮就在学业堂极有名气,诸位名士对他大加赞赏,如今见在普通百姓中也这般得人心,荆襄人士愈发对其推崇。

    刘表半个月前就得了童谣,当时只是不信,一个年方弱冠的年轻人,会有什么能耐?

    今日得了蔡瑁等人传信,说刘备采购厚礼,名为上门贺喜,实乃抢卧龙,夺天下,野心勃勃。

    他本不信蔡瑁之言,谁知伊籍也来相劝,说此人年纪虽轻,却甚得司马徽、庞德公夸赞,只怕真有才学。

    刘表心下动摇,若此人当真有能耐,访得他辅佐刘琦,能进取更好,不能也可做守成之用。

    这才临时打点礼物,亲自过来主婚,又说了这几句拉拢之语。

    诸葛亮坦然笑道:“多谢姨丈!亮山野之人,疏懒成性,以后若礼仪有亏,还请海涵!”

    此言一出,众皆哗然。

    得当地主君这般礼遇,竟还如此大言不惭,先将失礼说在前面。

    刘表的笑凝固了一瞬,唤刘琦道:“你与表妹夫喝一杯,以后多多亲近。”

    他转身向黄承彦贺喜,余光看长子如何与诸葛亮相处。

    刘琦举杯来敬,诸葛亮杯到先干,还笑着拍了他的肩膀:“不胜酒力,让公子见笑了!”

    刘琦性格软善,笑吟吟地喝了酒,并不放在心上。

    刘表面色愈差,长子软弱,只怕压制不了这狂臣。

    他匆匆喝了两杯,借口公事繁忙,向一众大儒名士团团告辞,先退席了。

    伊籍追出来,劝道:“主公,有大才者多轻狂,是为才不轻卖尔,主公不妨再礼遇三分,才好拉拢此人啊!”

    刘表不耐烦道:“今日累了,改日再说!”

    说罢,径直上了马车。

    伊籍在后跺脚道:“改日,这卧龙就落入他人之手了。”

    马车辘辘开走了。

    诸葛亮送走刘表,转过亭廊,远远瞧见刘备等在亭下。

    他作出三分醉态,晃悠悠至亭外,拱手道:“将军,招待不周,还望恕罪!”

    刘备笑道:“备不请自来,失礼在先,才须请罪呢!”

    他走下台阶,恭恭敬敬地行礼,贺道:“恭贺先生新婚之喜!”

    诸葛亮回礼道:“好说,好说,将军请自便。”

    说罢,回身就走。

    刘备追上一步,却未开口相唤。

    关羽、张飞二人从廊后转出,皆面有怒色,但张飞是提议访孔明之人,怒而不发,只鼻中喷气。

    关羽劝道:“大哥,此人年少轻狂,只怕传言有误。”

    刘备摇手,道:“春宵一刻值千金,我们来的不是时候,当再备礼物,改日再来。”

    诸葛亮又谢过众宾客,向洞房走去。

    一众女客见新郎官进来,皆起身告辞。

    诸葛亮走至床边,拿起喜秤,挑开新娘面上流苏,但见粉颊含春,带三分羞涩;面若牡丹,含七分端庄。

    只是那双盈盈杏眸,不知为何眼尾嫣红而微肿,眸中还隐着三分水意。

    第99章 属于她的良人

    在诸葛亮面前,宝钗一贯是端庄的、睿智的,温柔得不像她的年龄。

    即便那日诸葛亮咄咄相逼,让她诚于己,宝钗也不过红了面颊,多说了几句话。

    洞房花烛夜,这位素来端庄睿智的闺秀,竟是眼尾绯红、眸中蓄泪的。

    诸葛亮一时有些心慌,他放下喜秤,以手指替她拭泪:“怎么了?嫁给我不欢喜吗?”

    宝钗摇头,冠上流苏轻轻拂过诸葛亮的手指。

    她的面颊贴着他暖而修长的手:“只是有些不敢相信,我当真嫁了你了。”

    “当然是嫁我!”诸葛亮微微一笑,展臂揽住他的新娘,开了个玩笑,“这世间配得上卿的,也就是我了。”

    宝钗靠在他肩头,方才马车上的梦又涌回脑海。

    她连日未睡好,牵着诸葛亮的手上了马车,安心加上晃晃悠悠的路途,她竟靠在车里睡了一觉。

    梦中,她坐在一顶花轿内,晃悠悠走在宁荣街上。

    街上很安静,甚至有些冷清,宁国府大门上已经贴了封条,荣国府不过因献了探春和亲,还在勉强支撑而已。

    宝钗靠在轿子上,心底既悲凉,又有些诧异,究竟这边的岁月如何流逝至今日地步,大观园的姐妹们都去了哪里?

    抬轿子的人都很沉默,轿旁的喜娘皱着脸,仿佛不是在送亲,只有路旁有人探头看时,她才回身招呼大家快点。

    前方马上坐着一个人,木呆呆的,看不清是谁……

    宝钗心内发急,她要嫁的不是这个人!

    她拼命一挣,醒了过来,马车已到了隆中草庐,熙熙攘攘的人群迎了出来。

    最前方,是诸葛家的两位姐姐,而草堂中等着拜天地的,是让宝钗敬仰多年的千古一相,一位曾经只存在于史书中的人物。

    她的心情又明快了起来,新郎与她说话时,她甚至提起精神开了句玩笑。

    三拜成礼,送入洞房。

    洞房不大,布置简洁恰当,房内罗裙翩跹,环佩叮当,诸多妇人来来往往,又有小孩儿的笑声、跑跳声交织期间。

    满室热闹间,宝钗忽想到了大观园。

    在此之前,她已经很久没有梦回大观园了,偶尔回到那边,都是在她自己的家里,伴着母亲做针线,听哥嫂争吵打闹,后来又闹出人命。

    一切都是模糊不清的,宝钗下意识地抗拒那边。

    然而这一瞬间,大观园的景象却清晰地仿佛在眼前。

    园子荒败,沁芳桥桥破水枯,滴翠亭荆棘丛生,姐妹们显然都已经不在了

    她睁大眼睛,努力望着上方凤冠,不让泪珠滑落,手指掐进肉里。

    诸葛兰担心她无聊,不停地送东西给她:“要不要喝茶?吃一块点心吧!”

    梅鹿拿了湿帕子给她擦脸,又送上胭脂给她补妆。

    宝钗被一团热闹包裹着,直到人群散去,她才悄悄拭去了眼泪。

    然后,她的新婚夫婿就进来了,用喜秤挑起她凤冠上的流苏,问她为何不欢喜。

    那一世的一切,宝钗当然不能与诸葛亮说,一个曾活在千年后的灵魂,即便是智慧化身的诸葛丞相,怕是也不能理解的吧。

    她把面颊埋进诸葛亮的肩头,久久不愿起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魔镜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