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镜小说www.mjtxt.com提供的《没你就不行》1550-1560(第2/16页)
大声说,“回头呀,咱也搬出去,咱给明明把姓一换。啥招赘不招赘的?不是还有明招暗娶呢嘛!我娃姓了金,那自然跟姓金的亲近。也不管姓魏的叫爷爷了,我看谁还能在背后跟我妈嘀嘀咕咕的说些有的没的。”
把魏老头说的,“知道了!知道了!一个丑妮子,谁稀罕说一样?”
明明朝外喊:“爷爷,你又说我是丑妮子。”
老头就又喊:“丑妮子,爷爷这里有冰糖,你吃不吃?”
“吃呢!”
金司炮叫闺女把最后一点土豆泥吃完,才拍了拍孩子,“去吧!找爷爷吃冰糖去。”
魏红霞低声叮嘱,“你爷爷给你说啥了,你回来跟妈说,记得全说的好了,妈给你买罐头吃。”
金镞可不喜欢吃山楂罐头,倒是对橘子罐头情有独钟。怕他吃了凉肚子,把罐头塞到炕头的被子里暖着,他就守着罐头哪里也不去。
韩翠娥把煎饺喂给孩子,给儿子和媳妇说金家当年在省城的情况,“我记得你爸当年住的是自己的房子,就在永福路那一带,但到底是永福路的哪一户,就不知道了。咱家更没有房契底子……怎么?还能把房子要回来?”
当年没收的家产,最终还是会归还的。如果有人去办的话,只要能查到底子,开出证明来,就能归还。
四爷就看桐桐,“我最近跑省城,要是能把当年的产业找到,要回来那最好。要是不能,得提前安排住的地方了。”
桐桐就把家里的钱拿出来,现在哪里能买房呢?大部分都是宿舍和房管局的房子,也有那种老式的平房属于自己的,但那都是自己住呢,谁家往出卖?况且,也没有相关的机构来管这个事呀!后续很麻烦。
她就说,“闹不好还得借住。要不,我跟你一块去省城一趟。”不行的话,找一次贺北,她的路子野。
结果两人选了一天去省城,然后先去了永福路,跟人打听,解放前后有没有一家姓金的住在这一片,是一个年纪不大的人单独居住的。
这个问当地年纪大的人,很多人都有印象。一个理发店的老师傅朝不远处指了指,“那儿……大门紧闭的那个地方。原来那个院子是清朝时期巡抚的宅子,后来军阀给占了,再后来军阀跑了,留了个姨太太……再后来好像叫哪个土财主捡了个便宜,把宅子给买下了,后来不知道是交公了还是怎么了……住里面的小伙子再也没见过。”
如今呢?产业归谁?
“归街道办,里面是扫盲班。”
桐桐站在街道上四下里看:当年金家那位土财主很有眼光,这里虽然不是省城的最中心位置,但是,这里聚集着该省十几所高等院校。
这地方要是不拿回来,就太可惜了!凡是高校汇聚的地方,必然是寸土寸金的!
第1552章 岁月流年(79)
其实要证明这院子是自家的,应该也不算是难。
首先,金中明当年读的是大学。他难道没有交好的同学?这些同学都没去过家里?一点都不知道家里的情况?只要去找,总能找到证人的。哪怕是从侧面证明,也好歹了更了咱一个方向。而这些人想找总能找见的,大学是有档案的,况且,还有黎教授这样的老师活着呢,想要查真就是一个电话的事。
其次,老家真就没有人知道金家在城里有房子的事吗?金家当年有一个长工,可一个长工是干不了那么些活的。农忙的时节,必须得有短工。还有,老家距离省城不远,金中明在省城上学,他吃的粮食不会现买,必是家里给送的。那么是谁给按时送的?只一个长工也不够用!必是还有其他人来过这边的家。只是这些年比较敏感,谁都不好提就是了。
再次,这栋房子的周围住户,向来对金中明不是没有印象的。拿着照片问一问,也一定能找到证人。
有这三拨证人,再去有关部门找一找这个房产为什么会归街道办,应该也不难。
只要有了这个材料,就能证明房子是自家的。
四爷就说,“关键在于政策。”
政策应该会下来,但具体的什么时间下来,却也不好说。所以,咱还得两手准备。一手呢,想办法证明这是房子是家里的;另一手呢,也得着手找一个能安家的地方。
桐桐站在这个院子的门口,没进去。现在很多人的思想还没转变过来,所以,对这个原房子的主人,怕是难有好态度。况且,这考试到底还没考呢,还是谨慎点吧。
两人在门口打了一个转之后,就继续在这一片转悠。
四爷就说,“虽然没有主管部门,但是要是民间私下里购买房产的话,后续可能会存在一些争端,但短期内却也能解决咱们一时的困难。不过就是搭点钱进去而已。”
是说买那种小平房,老房子。城里也总有一些老住户是有不大的小院子的,可能真就是一两间屋子一个小院呢,真要是能碰上,花点钱也行的。
这么盲目的找不是办法。
桐桐就说,“要不,我去找一下贺北。”
不用!找贺北不成,她能从某个单位上借到房子,但是想在民间买,找她没用。
那找谁呢?
没想到四爷带着桐桐直接去了酒厂,林家那个大院的门房里住着个叫彭大力的,四爷之前跟这个人混熟了。这家伙在单位能弄到地道的粮食酒,而四爷也能给他找到销路。这么一来二去的,利益相关的,这不就关系铁了起来了。
一说找彭大力,厂门口的门卫就给接待了,然后又叫人去喊人。
结果十来分钟,彭大力从厂里直接跑出来了,一看见他们就笑,“什么风把你们吹来了?”
四爷从兜里摸了好烟,顺手扔了一包过去。
彭大力抬手一接,“有事就说,咱就别客气了。”
四爷就说了,“不能是公房,得是自家的房子,房子破一些问题不大,小一些也行。争端小那就最好了!”
彭大力挠头,买房子,这听着都新鲜。
边上看门房的大爷听了一耳朵,就说彭大力,“那谁……那谁他大伯家的房子,
这得有五六年了……空院子,你忘了。”
彭大力猛地一恍然,然后又犹豫了一瞬,这才道:“这房子……是我一哥们他大伯家的。他大伯家的儿子,那些年跟着闹腾,结果头上被谁扔的石块给砸脑袋上了,当时就死了。他大伯是检修铁路的,出了意外了,没了得有五六年了。剩下个大伯娘,改嫁了。改嫁之后了,四十来岁,又给那男人生了个孩子。还想带着那男人和孩子住回家里来。但这房子是当年祖上的房子,属于两房人的。当年分家了,他大伯要是活着,要是他堂哥在,这就没有争议。可要是房子给她大伯娘的孩子,他们这边哥几个呢,也不能认呀!但要说这房子没她大伯娘的份,他们也说不出这个话来。反正是谁去住,对方都去闹。这就住不成了,谁都住不成。”
桐桐就问,“房子在什么地方?远吗?”
“不远,就在火车站附近。”彭大力就说,“要不,你们先回。我帮你们问一下,然后给你们回个电话。”
也行。
结果没等两天,彭大力就回电话了,说是那边开口要六百。
桐桐看看自家这存款,六百一花,可就把积蓄的一半花掉了。但现在这个房子成了不得不买的一个选择。
先去看看吧。
说是再火车站附近,也确实是不远。桐桐还刻意听能不能听见火车鸣笛的声音,确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