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镜小说www.mjtxt.com提供的《没你就不行》1550-1560(第7/16页)
他们不知道这钱桐桐已经给朱有为了,不好拿到明面上的钱,桐桐咋跟他们说呢?紧跟着又花了六百买了这个院子,而后又花了两百修整院子。这在他们看来,就是再能干,而今也拉下饥荒了。
人家叔叔那边补贴了不少了,不能再叫人家补贴了。怎么办呢?他们就觉得,他们现在没有负担了,三个闺女都嫁人了,儿子也有工作能养活自己。那他们挣的,当然要补贴负担重的子女。
现在就只桐桐的负担重,两人还要上学,这是万万不能耽搁了的。所以,就得紧着这边照看。
事实上,自从接了这个报喜电话,两口子那真是在单位就高兴的哭了。那一整天都是,周红谷不能见人问,一问就笑,一笑就流眼泪。
晚上两口子高兴的睡不着呀!
林温平就说,“以前就咱俩的工资养活一家子,不也一样过日子的。往后还一样,俭省着些,肯定不能叫咱大孙子受了委屈。”
周红谷就说,“我都想把孩子接到托儿所。白天在托儿所,晚上我带回来,那么大了,娃又乖,费啥事呀?周末了,把娃送回去就行。后来想了想,这么也不对!
这不是把亲家母挤兑的在城里呆不成了吗?再说了,娃猛的不见熟悉,也害怕呢!
我要一提,跟老太太当年不言不语的抱走桐桐有啥不一样?这话还是不能说,再难,当妈的能见娃,娃见天的能见妈,那就是好日子。咱看着辛苦,熬人,但问桐桐去,她只怕是宁肯熬着,也不愿意叫娃离了家。”
嗯!不能提。等娃大些了,愿意住外家了,带回去住几晚上行。这么小的,还都太生,可不敢提。
周红谷就又说,“桐桐现在每月还给她姑五块钱呢,这钱也不能不叫给,不合适。咱俩的工资……每月能腾出三十块……给了就怕桐桐都不见得要。”
“那就换成东西,给娃买吃的送去。家里需要的油盐酱醋,你买的时候多买一份,离的近了,周末没事就过去看看娃,把东西给送过去。”
“嗯!换成东西是对的。”于是,厨房里的油盐酱醋调料,开火的粮食、蔬菜之类的,都有了。
这些话桐桐是不可能知道的,但是她看得见,这一样一样的,都是要补贴的意思。这种情况下,说什么呢?
四爷摇摇头,啥也别说了,有心就好。
桐桐就只能笑笑,很坦然的接受这份好意。她甚至朝婆婆摇摇头,不叫再说过多客气的话了。给了,拿着就是了。
她一声谢都没说,这个态度叫周红谷喊着吃饭的声音都高了,“没买到肉,只有大骨。赶紧,吃饭!”
那就吃饭!
洗了手,热热闹闹的围着桌子吃饭。没那么些复杂的菜色,就是骨头汤烩菜,贴了饼子,管饱吃就好了。
吃着饭呢,王东亮才说起高考的事,“工大……那可是数得上名号的大学,能扔下工作去考,还给考上了……”他举起酒杯跟四爷碰了一下,“要么说你们有上进心。”
桐桐也笑,说起了考试前后不敢叫人知道的事,又说好端端的被调配去大气科学专业,这个专业是真的挺冷门的,好些人都没听过。
林心还问说,“就是天气预报嘛,是不?”
“不是!”桐桐就说,“这么说吧,这个学科就像是一座大山,气象只能算是这个大山的一角。”
听着都觉得难,“不是说天有不测风云么?可见测风云这个事有多难。结果这还只是一角。那这想学懂,怕也不容易。”还拖家带口的上学,熬死人了。
是的!想应付学校的考试应该不难,但要真的去钻研,去学,这哪里是能轻易学明白的?况且,它还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知识一定是在不停的更新中的。
四爷将饼子递给桐桐,也跟王东亮说这个专业的特点:“……是一个交叉性学科。得数学、物理、地理,还包括新兴起的计算机,都得有相当的功底……”
我的老天爷呀!
林心就把烩菜里的豆腐给桐桐夹到碗里,“你说咱俩长的差不多,个子差不多,胖瘦差不多,没结婚之前,生人都分不出咱俩。这咋脑子就没有差不多呢?”说着还问周红谷,“是不是很没有道理?”
问周红谷,“是不是很没有道理?”
这上哪要道里去?
说说笑笑的,不止是高兴。
林心低声跟桐桐说,“自从你打电话说是考上了,爸妈在外面说话的声都比以前大了。专门买了糖,到单位去别管是熟的不熟的,以前不好意思打招呼的,都去送喜糖了,还专门去领导办公室给送了,说是家的三丫头考上工大了……就是在公交车上,人少的时候也爱跟乘客聊天了,炫耀呢!”
是那种子女有出息之后的扬眉吐气。
桐桐理解这种心态,“回头我带着校徽,去他们单位上转转。”
那可太好了!只怕腰杆直起来都能高出一尺去。
桐桐就又问起了林可,“之前我给大姐寄了一套书过去,也不知道她考没考?这次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各省跟各省都不一样,命题、考试时间、录取情况,都有差别的。”
林心皱眉,“怕也难!她当年也不是学的有多好的,你指着她在那边能怎么着呀?没戏。”
吃了饭,安顿的差不多了,人家就回了,细致的地方还得继续收拾。
院子小,卧室就不大,真就是一个炕占了半个房间,桌子柜子一摆,真就剩下一个转身的地方了。但这比起大部分人住的,可算是好的了。三四十平住三代人的,想想那日子怎么过?
晚上的时候,韩翠娥就说,“得叫孩子晚上跟我睡了,你们这一上学,他猛的不能习惯。这几天就跟着我住吧,叫他习惯习惯。”
这也是个问题,孩子老人在家。
才换了个新环境,就把老人和孩子扔到家里,桐桐是真的不放心。
然后四爷第二天就去工大了,没到报名时间,他直接找到校长反应问题,跟人家沟通。有些事不沟通怎么知道一定不行呢?
他就说这个走读的事,“这一届跟以往不同,积攒了十数年了,我这算是年轻的,可还有更多的都是拖家带口。有些人孩子更小,回家等着喂奶等着洗尿布。所以,在这一方面是不是学校也一样能放宽一些要求,准许走读。”
实际情况还真就是这样的!这一上学,经济上帮不上,这家里的其他琐碎离了这个人不行,那你说咋办?这要是有亲属可以代为照顾,这还好。就像是自家这种情况,真就是一老一小,怎么办?
桐桐不放心,自己也不放心呀。
校长就笑,“你是叫金司晔吧?”
对!您是?
校长就笑,“你是今年咱们省的状元,你的政治是最高分,只扣了你一分。你的语文是满分,报社把你的作文誊抄走了,要登报的。录取结果刚下去,朱领导可就打电话来了,问了你和你爱人的成绩情况。说起这个林雨桐同志呀,她的成绩只比你低了一分,数学、物理、化学,三门满分呀。”
四爷心说,那就是政治成绩跟自己的差距有点大,这才三门满分都没补齐。
“她的这个录取,咱们还专门开过会。按照遵从考生志愿的原则,她本该是去学无线电的。但她的档案咱们看过之后,一致认为她在瞎胡闹,所以,按照调配的原则给予了调配。”
就说呢!怎么就会先看了她的档案,才决定的调剂呢。原来是三门满分的学生,很多专业抢着要。毕竟志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