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镜小说www.mjtxt.com提供的《没你就不行》1570-1580(第7/14页)
队伍里回过神来呢,就已经被妈妈牵着走了。
进去之后,他依旧保持回头的姿势,刚才他好像看见有人从长长的队伍中间穿插过去之后,那人的手里多了一个什么东西。
桐桐低头看孩子,“怎么了?”
金镞朝那边指了指,“我好像看见小偷了。”
“人呢?”
“钻的不见了!”连哪个是失主也分辨不出来了。人太多了,穿的都差不多,认不出来了。
桐桐揉了揉孩子的脑袋,“人多的地方,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被偷的那个人怎么办?”
“下次就不会被偷了。”
“那这次怎么办?”
“一般很少一个人出来,他们多是成队结伙的。有些是家族,有些是同乡。一个人若是被偷了,其他人还能帮忙,这也是一个教训。”
金镞就警惕的四下里看,好像害怕被贼盯上。
出了火车站,回头去看,真的很小。金镞低声道:“还没有西康的火车站大呢。”
四爷就笑,“走!那带你见个新鲜的。”
站在路边,看看远远的有汽车过来,四爷示意金镞:“招招手。”
金镞朝车招了招手,车子停过来了,先下来一个西装革履的男士,然后司机就问:“你们去哪呀?”
这就是出租车呀!
嗯!这就是出租车。在大城市陆续有了,但是省城还是没有。这个玩意孩子没见过。
至于去什么地方,那当然是先去单位。
海洋气候研究所,它现在的地址是叫乐宁村。桐桐坐在车上,看着泥泞的路面,车窗开着,开过去蹦到人脸上的泥点子避都避不开。沿路看过去,除了很不常见的作物之外,还有平房、田地。到处是荒山丘。
她摸了摸鼻子,扭脸看四爷:“孩子上学……”主要还得自己教,就近的话真的只有村里的学校可以就读。
这个条件真的得吓回去多少人。
那就自己教嘛,这经历人一辈子能遇几次,挺好的。
到达乐宁村的时候,车租车费用竟然高达十二块七。
站在路口,道路两旁的工地,再看看一个竖着的牌子带着箭头,牌子上写着‘乐宁村’,顺着指的方向,从工地夹缝里的泥路看过去,远远的,确实能看见一个村子的影子。
路上过来过去的人,大家最多对一家三口看一眼,然后各忙各的去了,并没有人给予更多的关注。
金镞低头看看脚上的小黑皮鞋,然后抬头看看爸爸,再看看妈妈。这还没有自家青阳公社好嘞!
桐桐也低头看看脚上的鞋,然后冲着四爷笑。
四爷看她:“后悔了?”
“不是后悔!就是觉得吧,跟着你什么都得过一遍。”她说着,就指着眼前的路,“怎么着呀?就这么走过去?”
四爷将包塞给桐桐,把儿子抱起来,然后说桐桐,“走!上来,背着。”
桐桐用胳膊肘戳他:“走了!”我拎着包,你背着我,还不笑死人。
可真要走了,桐桐又蹲下,给两人把裤腿给卷起来,“走吧!到了换鞋就行,换裤子就暂时不用了。”空气挺潮的,感觉洗了不好干。咱出来也没带多的衣裳,真要是没换洗的才有意思呢。
两口子一个抱着孩子,一人拎着包,就这么深一脚浅一脚的上了路了。
孩子倒是兴致勃勃,问他爸:“那是什么树?”
“荔枝树。”
荔枝只在树上看见过,在诗词里见过,但是现实中真没见过,也没有吃过。
“那个又是什么树?”
“芒果。”
没见过,但是吃过芒果干。
“那边那个高的呢?”
“椰子树!”
孩子大惊小怪的,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好吃吗?”
“好吃。”
金镞探着头看地上,“爸爸,这里的土跟咱家的土都不一样。”
怎么一个不一样?
“你看!你看呀!咱家的土是黄色的,这个土是红色的。”
四爷揉了揉孩子的脑袋:这就跟移栽一样,你这个幼苗移栽过来,适应性应该不错。不过你妈这棵念旧的老树现在移栽过来,估计得打蔫——难伺候呢!
第1576章 岁月流年(103)
研究所借用了人家大队的地方,进了村子一看见是拎着包的外省人,哪怕听不懂人家说的话,但指的地方的好意暂时知道的。
顺着人家指的方向,两脚泥的站在一个小小的门户门口。
墙是刷过白的,门口挂了一个木牌子,木牌子用红色的油漆写着“气候研究所”的字样。名称没写全,是因为木板的长度有限吧。
桐桐先一脚迈进去,看看这个标准的民宅建筑,朝里喊了一嗓子:“有人吗?林雨桐来报道。”
院子里晾晒着床单衣物,就是瞧不见人。
正要再喊呢,堂屋里才出来个人来,个子不算高,一开口就有浓重的川渝口音,“有的!在的。”说着话,就迎过来了,“是林雨桐同志是吧?我是孙宝贵呀。”
“孙所长,您好。”林雨桐赶紧跟人家握手,又介绍四爷:“这是我爱人,金司晔。”
两人又寒暄了一会子。
孙宝贵这才说,“早知道你们要来,前儿一位区里的领导派人来过了,说是给你们送东西的。东西在宿舍放着呢,来来来……”
肯定是龙鸿年叫人给送来的。
住的屋子什么样呢,石头砌墙,外墙满是苔藓,看起来墙体都是湿漉漉的。桐桐忍不住伸手摸了摸,然后就不由的哆嗦了一下。这玩意看着就觉得潮!
四爷看她那样,就转移她的注意力,“建筑很坚固,有防台风的需要。”
还有台风呢!对!还有台风呢。
桐桐跟着往里走,“这是个二层吧,二层能住人吗?”
老孙挠头,“我看当地人也不住二层呀。二层像是存放东西的。”
是吗?还想着悬空住着,应该没那么潮湿。
四爷摸了摸鼻子,这跟北方不一样。北方说的潮多来自地面不干的时候返潮,而这里的潮不仅仅是地面,它是真潮。她这会子估计一点都没有想着她的专业,只按照固定的思维在安排生活。
这屋子最多三十平大,屋子角落放着一个竹床。床上放着一大堆东西,应该就是龙鸿年送来的。
老孙指了指环境,“都差不多。这间你们住。”
桐桐不住的点头,“行!我先拾掇。”
先拾掇!先拾掇。
桐桐收拾那一堆东西,铺床的铺盖有,都是信的,但是摸到手里是那种潮哒哒的感觉。她就说四爷:“得弄个炭盆,我觉得得天天烤被褥,要不然怎么睡呀?”晚上都捂不热的。
四爷:“……好!我看看在哪里能买到炭。”
桐桐看着四爷要出去了,才想起,人生地不熟的,上哪里买去?她就说,“要不算了,先凑活两天。”
“我买些木柴,在外面烧点木炭都能凑活几天。”
哦!也行吧。
桐桐搓了搓身上,给孩子把棉袄又拿出来穿上,怎么感觉屋里比屋外还冷。床铺铺上了,然后再收拾其他的东西,竟然翻出来一蚊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