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镜小说 > 青春校园 > 没你就不行

1700-171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镜小说www.mjtxt.com提供的《没你就不行》1700-1710(第4/13页)

了。

    如今—听这个说法,她便不再言语了,“罢了!你若是觉得那么着踏实,就那么着练去吧。”横竖过的舒坦,要比憋屈着强。这个说辞被杨太妃给说出去了,然后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慢慢的连晏殊也不再觉得她整天舞刀弄棒的不雅观了。

    再要是有空闲,她还在言里跟当值的禁军比划。很多人都看见过,她拿着一根棍子,跟对方有来有回的。但他们默认了这是一个孤女在克制梦魔,全没有放在心上。

    四爷就那么默默看着,看着这些人从桐桐身边来来去去的,不将她放在眼里的样子,然后失笑:等着吧!她憋着劲儿呢。

    这么想着,就仰头看天。

    桐桐收了手里的棍子,站在他边上,“看什么?“四爷低声道:“今儿朝廷下旨,诏令言行不一的士人,州郡不许再举荐。”

    桐桐:“……:她一时之间没明白什么意思,“言行不一……”谁能始终言行如一呢?这不符合人性。

    况且,一个人一个个性,有那口是心非之人,也有冲动之下的言语,并非本意。这要是硬性规定,这成什么了?

    四爷就笑了,“所以,大宋朝廷有那么多君子。”处处以儒家的君子之行要求自己,凡是嘴上道德文章,遇事却做不到的,御史怕是就该弹劾了。

    这事给桐桐膈应的,在这个背景之下再去想一些历史名人,是不是突然就有点不对味了呢?

    四爷扭脸看桐桐,“别去想别人,先想想你我。你要做到言行如一,我亦然!”

    行!言行如一是吧?别叫我逮住机会了。

    结果,谁也不想的机会,就这么来了。天一热,正是收麦的季节,京市接连大雨。

    桐桐站在廊庑下,看着已经快要蔓上来的水,继续看着天:这雨至少还得下三天。

    言中的积水都快过台阶了,外面得积水至少得有两尺深。再下三天,怕是三四尺深的水是有的。

    这还得是平地积水,若是有那地势低的,怕是房子都場了。关键是,汴京靠河,又有运河勾连,一旦涨水,水瞒过堤坝,是非常危险的。

    芳蕊递了雨伞过去,“郡主,回屋吧,这雨就打到身上了。“桐桐看着继续昏暗的天,雷神滚滚,闪电一道接着一道,雨倾盆而下。她扭脸看向全有,“把那一匣子值钱的东西拿来吧。“什么?

    “就是叫你收着的那一匣子东西。”

    全有给抱出来了,桐桐接到手里,这是柴家的玉器,卖了吧,不合适。留着吧,途制!那怎么办呢?

    她接了雨伞,一手撑伞一手抱着匣子,“全公公留下吧,芳蕊跟着来。你顾好你自己就好,我还不用你照看。“这么大的雨,去哪呀?

    桐桐没言语,涉水冒雨而行。

    这么一点距离,到太后这里的时候浑身已经湿透了。

    结果到了才知道,太后议事去了桐桐没进去,继续走。到议事厅的时候,很多人都在。一个个的也都跟落汤鸡似得!

    郭淮看见了,赶紧迎出来,“郡主怎么上这儿来了?

    桐桐将匣子交给他:“您转成给大娘娘和官家,就说用于赈灾吧。这场大雨…京城肯定倒塌房屋无数,也必然有淹死的百姓。就这水……家里怕是被冲的七零八落了。赈灾所需—

    定巨大。这些充作赈灾之用吧,我吃在言里,住在言里,原也没多少需要花销的。”

    郭淮:“这?这可怎么办?

    外面说话,里面隐隐约约的是听的见的。然后,这会子里面特别的安静。

    四爷站在赵祯边上,面无表情因为刚才刘太后说,宫中减少饮食,以示跟百姓同甘共苦。

    所谓的宫中减少饮食,就是菜色少几个。然后……没有了。再剩下的跟皇室无关,该是朝廷要减免赋税,抚恤安慰百姓才对。

    安静的时间很长,不等郭淮进来,王曾就站出来了,“娘娘,臣以为……为先帝遗物打造银覃的事就作罢了吧!而今遇到灾情…

    “哀家是怕对不住先帝。““将先帝留下的江山治理好,这便对得住先帝了,对先帝来说,这也是最大的安慰刘太后这才道:“那便罢了吧。“刘美奏报说,“娘娘,按照惯例,这般的大灾,该施恩天下。““爱卿你的意思呢?”

    刘美就道:“从先帝例,该降天下囚犯罪一等,徒刑以下,尽皆释放。“桐桐在外面听的一下子就笑了,之前才说了,减免罪责这是不公平的,他还提!从先帝例是吧?很好!

    她朝郭淮笑了一下,就道:“公公,您禀明大娘娘,就说我想出宫看看慈幼局看看,天黑前必回宫的。“郭淮想叫又不敢,只能看着这位郡主连伞都不要了,就这么跑出去了。怎么就这么爱操心呢!

    桐桐冒雨走她的,出了宫就去刘美家附近徘徊。现在是谁家的水都不好排出来,只要利用得当,看我不水淹了你刘府。

    左一个释放,右一个从例的:行啊!我今儿水淹了你,我看你能治我什么罪?!今儿我还就跟你耗上了!

    第1704章 大宋反派(25)

    四爷不知道桐桐干嘛去了, 她身上跟安装着开关一样,一旦碰到了她那个点,开关一打开,那脑子里怪主意多了去了, 总是能花样翻新, 出人意料。

    就像是刘美这个提议, 虽是旧例, 但你现在把人放出来做什么?灾后本就是最乱的时候,当家里的财产被淹没了, 但房屋倒塌了, 人都活不下去的时候,律法啊道德啊, 就束缚不住人了。这个时期, 最害怕的就是起乱子。

    小偷小摸、臊皮妇女、孩子丢失、钱财被抢、打架斗殴、宗族角力, 一旦不注意,就能在都城里酿成大祸。防着这些都来不及呢,你再弄个囚犯出去,这些人在大雨和被淹没的都城里怎么活?能不干违法的事么?

    但是不管桐桐干嘛去的,总之这个大殿上肯定得有人倒霉了。

    怎么办呢?

    四爷得把人拦在大殿里, 先别出去了。

    于是, 甚少在议事的时候插话的他, 这次插话了,他说治河的事, 说到底,发生内涝从根上说就是治理的问题嘛。聚在这里不谈这个那就是不务正业。

    “……官家昨儿还说,善治国者,必先除五害, 而五害之中,水灾最甚……”

    官家说的话,不管是太后还是站着的大臣,就都认真的听了。尤其是王曾等大臣,支持官家的,他们就觉得怪不得晏殊数次夸赞这位县公,果不其然,他是懂的怎么为官家造势的。这样的人在官家身边,把官家的善言善行叫大家知道,这是有利于笼络人心的。

    张知白还顺着搭话:“治水确实是大事,是治国安邦中的重中之重。官家此言,可谓切症。”

    赵祯点了点头,未再言语。

    四爷指了指挂在后面的舆图,“当年隋炀帝下令开凿通济渠,引黄河之水入淮河,使得南北得以以水路勾连……”

    此举不仅加强了南方的统治,更是贯通了南北的经济,而当年那个在通济渠边的小小大梁城,谁能想到会成了如今的东京呢?

    四爷的手挪到京都的位置上,“水路勾连,京都的位置正好就在黄淮两大水系的连接点上……河渠纵横、多河多湖,水系发达,可谓是‘北方水城’。而今,通济渠改成了汴河运河河道,南北通衢,说它是朝廷财税的命脉也不为过……”

    刘太后没言语,只靠在一边听着。她甚少参与具体事务,人和事向来是分开的,朝中多议论何事由谁去办,可这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魔镜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