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镜小说 > 青春校园 > 没你就不行

1820-183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镜小说www.mjtxt.com提供的《没你就不行》1820-1830(第13/14页)

 谁也不知道为什么的,别说不怕,谁心里都会害怕。

    进了王府,王府里灯火通明,书房里公文摆了几桌子,分门别类的。少年坐在最大的桌子后面,手里拿着笔正在写什么,看见他们只抬头看了一眼,“找地方自己坐。”

    可谁敢坐?

    富弼先问说,“世子,敢问王妃……”

    曜哥儿看向他,却没回这个话,而是从边上拿了折子,“我看到交趾进贡了十头训象,找你们来问问交趾而今的情况。”

    啊?

    “三位不知?那敢问朝中,谁熟悉交趾事务?”

    富弼忙道:“交趾是吧?臣知!臣知。”

    桐桐隔着屏风听着,这才真的睡着了。

    夏竦看了富弼一眼,转脸看看旁边桌子上的折子。刚好折子是京畿附近的,他抬手翻开了,这折子上说的是贵人们年前多出去祈福,冬麦田被碾压严重。

    官员上折子的意思是:能否从往年之例,免了京畿之地的赋税。

    这位世子给的批语大致意思是说:农田被碾压,百姓利益受损,乃是你这个主管官员的过失。一则,你没有事先提醒,做好引导;二则,每年都被碾压,这证明道路不足以满足需求,为何没有修整;三则,谁碾压谁赔偿,不仅要赔偿,还得加倍的赔偿。四则,以碾压的多寡给予合理的分配。

    另外,再请他再上折子,要见损田亩的详细情况。要人名、户名、有损的田亩数。

    大概意思就是:贵人损了百姓的农田,朝廷免税了之,凭什么?朝廷便是要免税,也绝不是给贵人们收拾烂摊子。

    批注完成了之后,上面盖的是雍王妃和世子的两枚大印。

    他才把折子合上,外面便进来一小子,顺势将折子抱出去了。

    嘚!折子从雍王府昼夜不停地送出去,这好似是在说:看见了吗?离了你们,天下还是一样在运转!

    第1830章 大宋反派(151)

    知郑州的曾公亮觉得,这是天底下最荒诞的事了。

    先是毫无征兆的,城里除了公文,什么也送不出去了。公文半路拦截之后,人被打发了,人家有专门的人呈送公文。

    得来的信儿说是雍郡的人马!原因是朝廷与大辽勾结的证据被大辽扩散到了雍郡,雍郡上下沸腾,军中对朝廷有了抵抗情绪。然后雍王妃便带着三百人进京,说是请罪,但都知道,这是去要说法的。

    可谁知道说法没要到,被人拦在城门外,不叫带侍卫进城。

    而后更是被张贵妃要求下马,卸下兵刃。

    听到这个的时候曾公亮都觉得以这位郡主的脾气,不一巴掌扇到张贵妃脸上,那都不是她的脾气。毕竟,自古以来,这武官下马,文官下轿,这都是有规矩的。

    凡是需要下马下轿之处,那都是有石碑或是人守着,给予提示的。到了这个地方,不下马,不下轿,那是枉顾律法,那是桀骜不驯。

    朝廷若是给予恩旨,允许谁可以不下马,可以不下轿,这就是皇家给予的恩典,是荣耀。

    可要是不该下马的地方叫人非要下马,那是羞辱。

    这就已经很过分了,更何况,你叫人卸下兵刃。

    战将于君前不卸刃,这表达的是君王对将帅的信任。要知道,甲胄在身,君前尚且不需全礼。你一个后宫贵妃,叫人家在城门口卸下兵刃?

    难怪就连禀报之人如今只是把听来的事重复给自己听,语气也多有气愤。

    毕竟,这位郡主不能等同于其他的战将,她的功勋你就是再瞧不上武将,你也不敢说她无有功劳呀。

    更荒诞的是,朝廷将孤身一人,不骑马不佩武器的人羁押了。

    然后雍王世子年少气盛,救母心切,直接率兵南下了。

    不过他们没杀人,就是阻断了道路,控制了关隘。一不扰民,二不扰官。

    反正你们要禀报什么都行,折子给你们送呢。该干什么你们干什么!

    商人肯定不方便,物资不流通了,比如说城里的粮食不多了,食盐不多了,物价会涨的。

    曾公亮也是这么想的,他甚至出城跟人家交涉了,意思是老这么卡着也不是事啊。对方态度也可好了,说了:“咱没想怎么样,只要把王妃救回来,我们就走了。没多少日子。”

    那行吧!没多少日子咱就等等。

    可等来的是百姓叛乱了,雍郡的兵没来攻打城池,可城外的百姓冲着城门来了。城里是有兵,但这才多少呢?而且,各城的兵也不是都在军营的,他们也是需要的时候才征调回营的。

    现在,他们招募不回来了。这个说歪了脚了,那个说风寒了起不了身。还有的干脆就躲起来了,几次上门不见人。毕竟,大家没多少俸禄,他们还得养家。自己做营生的也有很多,人家的家人说出城去了,可结果路封了,现在还不定在哪里呢。

    这样的你还没法治罪,为何呢?因为害怕城内的也反了。

    好容易两千人的驻兵征招回来一千,可城外的百姓何止一千?

    怎么办?

    只能喊话这些人:你们说你们是雍郡的人,那就雍郡的将军来说话。

    人家也来了,隔着城墙跟他喊:“您放心,我们不伤人,也不攻城。”

    可不伤人,不攻城的结果就是他们在城外把田地按照雍郡的田亩制度给分了!他们每家每户都拿着盖着雍郡户政司大印的地契。

    然后城外聚拢的‘叛军’一日便散了。谁来守城呀?那些守城卫本就活的艰难,他们也想要田地,也想要分点什么。

    曾公亮找去了:“你们怎么能这样呢?这叫侵吞他人私产。”

    结果人家耍赖了,“我们是权宜之计!要么,你再给要回去?”

    这怎么要呀?想要回来:第一,你得能惹的起那些护地如护命一般的百姓;第二,你可以用银钱,哪怕是低廉的银钱再从那些人手里把地买回去。

    第一点显然做不到,第二点得散财。有些人家急需用钱,可能会卖给你。雍郡不阻拦这个,卖了之后,急需用钱的那家许是去开荒了也不一定。但这个钱你得自愿往出拿。

    要知道,像是郑州这样的大城附近,可没有小地主。那田亩的主人哪个不是在朝为官的。

    曾公亮就觉得,真就是这么没动刀兵的,直接收缴了他的权利。

    百姓认了雍郡的大印,认了雍郡的地契,你拿着官印又能如何呢?

    他算是个明白人,当即挂起了官印:这个官,我不当了。

    果然,他不当了,人家雍郡直接进了几十个人到府衙,库房、各种账目,封条一贴,全面接手了。

    接手之后,开仓放粮,按照户籍登记,按照人口多寡,成人多少,孩子多少,那标准细致的,一看就知道人家早就完善过的。

    而且,设立了伸冤鼓——有冤申冤,官员到任之后,即可审理。

    结果当天,就有一户人家,说是他家闺女被一官员家的管家给抢去了,可当天晚上,这户人家就着了火。

    城中治安人家维持的很好,又抽调百姓巡逻,每天能多领半斤粮食。所以一起火就被发现了。

    这可不得了!案子不用审,管你是谁家的管家,从你开始,砍了五颗脑袋。也不管是谁家的官邸,抄了了事。

    曾公亮在私宅中住着呢,一看这情况,他便知道:大势已去!

    这些来处理战时民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魔镜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