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镜小说 > 古代言情 > 两京旧札

70-8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镜小说www.mjtxt.com提供的《两京旧札》70-80(第4/15页)

  她们终于被放出来了。临走前, 皇后还将她叫去细细盘问了陆秀与她说的话,穆宜华只说是朋友在弥留之际的一点安慰,并没有别的。皇后没有深究, 只是在她将要离开时又喊了她一声, 让她照顾好自己与府上。

    穆宜华觉得奇怪, 但也不敢多问, 便随着侍从走出宫去。

    宫巷冗长,穆宜华没有忍住,问了身边的内侍昨日的情况。

    内侍含糊其辞,只说道:韩国公府阖家已经回去了,太子妃因未照顾好龙嗣已经自请去上清宫出家祈福了。

    出家祈福……

    穆宜华咂摸这话, 心沉了下去。

    辛秉逸在宫门口等她,见她出来便迎上来问她如何。

    穆宜华将一切告知, 辛秉逸舒了口气:“无事便好,无事便好。”

    “辛娘子怎么没走?”

    辛秉逸笑了笑:“我怕你无辜卷入是非之中,若是皇后娘娘怪罪,我就去替你说情。”

    穆宜华心中仿佛有一股暖流溢出, 眼眶突然湿了,长叹一声,抬手拭去眼泪。

    辛秉逸牵着她边走边说:“虞娘子与陆娘子接连离世, 我知你心中不好受, 你也不要觉得为难,我不会说出去的。今日在这里哭过, 走出这到宫门, 就别再想了。左右都不是你的错, 你不要自责自己,劳神伤力, 那些真正应该对此感到歉疚的人还未必有你这般伤心。”

    穆宜华不想让宫人们看见自己的窘态,连忙收住眼泪,可声音还是发抖:“他们说太子妃出宫祈福去了,可我不相信……事情到底如何了?”

    辛秉逸垂着眼眸,也颇为惆怅:“如你所言,陆昭瓷没有那个胆子,她只是在众人的菜中下了泻药,若是没有陆秀这一出,怕也只是会怪罪厨娘,落不到她头上。可太子妃借刀杀人,让人在陆秀的酒中下红药。起初太医只查了那道菜,皇后拿了陆昭瓷,本来事情都了结了,不知从哪里冒出个刘良娣,说东宫多年无子嗣都是因为太子妃害得,说得头头是道,言辞凿凿。后来皇后和太子就查,太子妃突然自己就认了,也没说有什么同谋,就都说是自己干的。皇后娘娘气极了,就让人……连夜把她拖去郊外的别苑,如今如何,我也不得而知了。”

    穆宜华没说话,她忽然站定脚步,转身向后看去。

    宫阙森森,重重叠叠,四方合围,无边无际。夏日之光弥留,秋风萧瑟渐起,她忽然看见高台之上一位坐着轿撵踽踽前行的妃子,她不认得她,却认得她发髻上的玛瑙攒珠簪,秋光耀目,簪子上珠翠折射的光芒刺痛了穆宜华的眼睛。

    她猛然闭上,转过身去,一步一步地,离开了这座雕墙峻宇、森严壁垒的皇宫。

    “为什么呢?”穆宜华不解,“倩倩死了,我以为是因为她太过温顺。可陆秀并不温顺,为什么到最后还是……”

    辛秉逸看着她,垂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她来往权贵之间,见过许许多多的女眷,无一不是富丽华贵,过得极为体面,可这表面之下呢,她们真的快乐吗?全身性命系于一个男人身上,不管愿意与否,这世道好像只给了她们这一条出路。

    可为什么呢?为什么她们只有这一条出路呢?为什么她们不能像男子一样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在这世间安身立命?她们有这样的能力啊。

    “人都说这宫阙巍峨之中的人定是过得好的,可却不知这儿才是真正吃人的地方……”穆宜华独自喃喃,“而女人杀女人,也永无出路。”

    马车晃晃悠悠,穆宜华的话语犹如入湖投石,将凝滞的空气砸出一个涟漪。

    辛秉逸抬头怔怔地望着她。

    “当日我斥责陆秀意气用事,她骂我我还反驳她。如今看来……她有一句话当真是说对了。她说……我不过就是比她命好罢了。”穆宜华缓缓道来,像是说着别人的故事,“确实,若不是我命好,我父母恩爱,父亲通达,家中无姨娘无庶子女,那今日的她们便是日后的我。今日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日后未必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如今你我好过,真是就知是比她们多了几分运气罢了。”

    此话方落,辛秉逸心下轰然,神思顿然清明,又不禁从心底生出无尽的悲凉。她惶恐,这是出生至今从未有过的感受。

    穆宜华与辛秉逸二人对坐相望,相看泪眼,良久无语凝噎-

    穆宜华不再愿意出门,她只盼望着父亲回来,只要父亲和三哥回来,这个家还在还有人气,还有人能温暖她安慰她,她就能麻痹自己,觉得这个世界还同以前一样。

    可是朝中不知何时起开始传言北地议和失败的消息,渐渐地城中流言四起,说金军要南下了,我们宋军根本抵挡不住。

    城中人心惶惶,人人都在观望,但朝廷邸报迟迟未发,茶馆的闲言碎语倒是先开始了。

    一传十十传百,即使没有公开说书,闲话在百姓之间的流传也甚是广泛,直到有一日一学院学生罢课上街走到皇城门外,上书请命要求朝廷下发邸报以安民心。

    太子顶不住压力,遣散了学子们,又以扰乱民心妄议朝政之罪名关停了几家涉事茶馆,又抓了茶馆掌柜。

    掌柜们直喊冤,说自己根本没有干过这样的勾当,后来大理寺去翻账簿,只见有几行备注高丽人,盘问周边,说那些人长得人高马大,毛发鬈曲,说的话也不知是不是高丽语。一问去向,只说早就已经走了。

    此事被压了下来,朝廷发了邸报说议和顺利,襄王殿下不日回朝。

    穆宜华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日日翘首期盼父亲的回朝。她如今不期望什么圣眷恩宠荣华富贵,她只觉得一家人平平安安地待在一起,无灾无难就是最好的日子。

    春日埋在桃花树下的桃花酿已成,重阳将近,穆宜华将酒取了出来,扫去上头的泥土将它放在厨房的阴凉处,只等穆同知回来,三人中秋共饮。

    樊楼送来了六只螃蟹,说是穆相一早就定下的,渤海打捞上来的最肥的那一批货,刚从海里打捞上来便叫人用冰裹着走水里送来,是难得的珍品,还说穆相嘱咐不可告诉穆娘子,给她一个惊喜。

    穆宜华喜吃螃蟹是在明州养出来的习惯。明州近海,海鲜极为便宜。那时候的他们去海边玩儿,甚至可以直接吃到刚捞上来的玩意儿,鲜甜滑嫩一点儿腥味都没有。后来回了汴京,地处中原,肉食肥美,却也再没吃到过那样好吃的海鲜了。

    穆宜华将六只螃蟹藏在了冰窖里,以期合家团聚时再吃。

    可是左等右等,还是不见赵阔与穆同知回京的消息,她不知该去问谁,她所熟知的人里面,只有宁肃是武将,然殿前副都指挥使主内,如何又知道边陲之事?

    她终究是熬不过心焦,给辛秉逸写了信。

    穆宜华期盼着她回信,却好似石沉大海,让她忍不住问下人是不是真的将信送去了。

    下人回答,看着百清姑娘将信拿进去的。

    穆宜华没有办法了,她一个闺中女子也不能明目张胆地去一家家问询朝事,能做的只有在宅院里等。

    忽然,她想到了还有一人或许可以帮她。穆宜华急忙书信左衷忻,信中毫不避讳,直言想知道北地议和之事和赵阔穆相回朝日期。

    左衷忻也很久没有给她回信,穆宜华这下真的开始心慌,就在她想直接登门拜访之时,左衷忻上门了。

    穆宜华也顾不得礼节,直接将他迎进府,二人坐在前堂,穆宜华急切地看着他。

    左衷忻抬头看了她一眼,抿了抿唇道:“北地议和……或许没有朝廷说得那么顺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魔镜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