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镜小说www.mjtxt.com提供的《两京旧札》140-150(第14/16页)
嬷觉得好笑,嗤了一声:“哎哟,大宅院里头怎么还打打杀杀的?这是襄王府,娘娘是辛家女,可不能失了颜面啊!不过你们应当也没什么颜面可丢了。”
“滚!”百清怒吼,“从我们院子滚出去!”
嬷嬷捋了捋自己的头发,边走边说:“殿下接你回来也不一定是接纳你,乡巴佬还要面子呢,更何况是天家。不过就是为了面上好看些。殿下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年纪,你不会真以为殿下非你不可吧?”
百清气得都要哭了,院外小厮侍女们探头探脑又不敢进来。百清怒目直视,将所有人喝退。
辛秉逸从始至终都站着,她一语不发,面色却如山崩,眼神空洞,身体僵直,牙齿紧咬着下唇都沁出了血。百清连忙上前扶住她:“娘娘……姑娘,姑娘,您别听他们的,他们就是一群吸人血的蠹虫,他们就是怕您回来抢了他们如今的风头,您别听他们的……”
辛秉逸浑身颤抖,冷如冰霜。她神色呆滞,口中语不成句:“我……我本以为……我回来,他们会高兴……我,我能听见孩子叫我阿娘,我的家人会心疼我,会接纳我……我……你说我活下来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什么!我是不是真的应该去死?我是不是就应该死在金国?
“百清……安柔清河她们都死了,父亲母亲、兄长弟弟他们也都不在了……他们以身殉国,我是不是……是不是也该和他们一样全了自己的名声和忠节?我是不是真的……真的应该去死?”
百清揽住她,连声劝告:“不是的,不是的姑娘。若是郡主和枢密使还活着,他们都希望您能活着回来,还有大公子和小公子,他们都希望你活下来。你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何况您被掳走并不是您的错,那个时候您刚生下小世子,您到底能做什么呢?您什么都做不了……不是您的错,真的!”
辛秉逸没有再说话,她双脚无力,靠着门框失神地滑坐在地上。
“姑娘,一切都会过去的。等战事结束,王爷就从北边回来了,没有人再敢欺负我们,没有人。”
辛秉逸根本没有听清百清在说什么,只看见她的嘴巴一张一合,耳边轰鸣作响。她痛苦地抱住脑袋,失声尖叫。眼前仿佛有火焰在燃烧,烧着男人与女人的身体,那是从汴京被俘去的人,他们被活活烧死,惨叫声弥漫在空中,夹杂着金人不屑又欢快的笑声。她好像被谁一把拉了起来,几个人架住她就往帐子里带。
辛秉逸意识到什么,尖叫着挣扎。她看见了眼前完颜宗息的脸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她拔下头上的簪子抵在脖子上却被他一把打落。
胸腔火烧一般,窒息感在喉间聚集。
她太难受了,难受得想要死掉。
死掉吧,死掉吧。至少不用被回忆折磨,至少不用再受世人不堪入耳的揣测。
百清和仆从们好不容易安顿好犯病昏迷的辛秉逸,满脸大汗。
百清拉下床榻的帷幔,遣退众人,她知道辛秉逸不会愿意让他人看见自己这幅样子。
太医问诊施针,说娘娘心悸不安,喧扰躁动,时有谵语,神识昏蒙,是因惊惧忧思过度所致,实乃心病。他没有明说,只说心病心药医,在杭州怕是不太妥。
百清送走太医去盯煎药。后院却有响起哭闹声,这回不是辛秉逸,而是小世子。也不知是哪个不长眼的东西将辛秉逸犯病的事情告诉了他,半夜开始就哭闹着要见娘。
仆从劝说无用,还得是百清来。她托着疲惫的身子哄睡完,却发现小世子额头滚烫,吓得她将刚走的太医又叫了回来。
一切安顿好后已是后半夜,百清一夜无眠,到了黎明却是万分清醒。她想回房小憩,却在路过辛秉逸的屋子时顿住脚,推开门一瞧,只见床榻上空了一块,唯余塌陷的软垫。窗户大开,也风徐徐吹来,枕边翻动着一张纸条,上书——
已去,勿念。
辛秉逸留。
第 150 章
州府新张贴出正店买扑的告示, 穆宜华立在面前看了良久,旁边的人瞧见她,寒暄道:“哟, 穆老板这要拓展新营生了?”
穆宜华笑道:“也就是随意看看。官府放出正店买扑, 看来近几年明州城不仅收成好, 北边战事也快结束了, 都是好事情。”
“是啊,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总算是结束了……”在场之人无不感慨。
穆宜华与那人又聊了几句便回了家。穆宅新造很是气派,春儿和柳如眉正在花园里都余庆玩儿,余庆步履蹒跚一下子扑倒穆宜华的脚下,咿咿呀呀地叫着“大娘”。
穆宜华在余庆脸上亲了一口, 进屋去找穆长青。
穆长青正写着什么东西,一见自己姐姐来了, 立马将纸张收起来,半点都不给她看。
“藏什么东西呢?神神秘秘的……”
穆长青摇摇头,就是不回答。
“你不会在写什么禁书风月书吧?”穆宜华眯起眼睛,“嗯?穆长青——”
“我没有!姐姐你想什么呢!”穆长青急忙辩解, “我在写新本子,新本子!”
“不能给我看?”
“你们都不能看。”
穆宜华在他脑袋上轻轻一拍:“那你先停停笔,陪我去一趟杭州。”
“去做什么?”
“州府放出梁弄街的正店买扑, 那地方地段好, 人流大,阁楼装得也好。因着刚打完仗, 官府没有采用上一任包商的课利, 而是新放了一个价低的数。到时候竞争的人必定很多, 虽说官府往往采纳报税最多的人,但我们也不能盲目报税, 不然到时候赚不了那么多钱,反倒还要赔进去。”穆宜华道,“我们没做过正店的生意,明州城的各家正店大同小异,要做得出彩出色,还是得去杭州看看。”
穆长青有些犹疑:“杭州那么多人……万一碰巧遇见一个认识我们的怎么办?”
穆宜华愣了愣,她完全没想到这茬。在乡野待久了,她好似已经融入其中——自己就是个平头老百姓,哪会去想那些权贵将自己认出来可怎么办?
“碰见就碰见呗,我们又不是逃犯,怕什么?”
-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穆宜华与穆长青行舟河上,停泊码头下了船,二人仰头见高楼,无不感叹杭州繁华。
“姐姐,我还以为我到汴京了……”穆长青东张西望,“这儿的东西竟是比汴京集市上的还多还漂亮!”
暖风醉人,花红柳绿,行人如织,欢声笑语、吆喝唱卖不绝于耳,连穆宜华都生出了恍惚之感。怪不得别人将杭州作汴州,这扑面而来的祥和之感,又有谁会相信这个国家正饱受战争的纷扰与痛苦呢?
穆宜华拿出拜访名单,一家家问路过去。到底是出了名的地方,随便找一个人都能给他们清楚地指路,只不过一上午的时间就已经走完两家。正店的菜品,酒品,伙计人数以及阁楼布局都被一一记下。穆宜华还询问了好几桌刚吃完饭的顾客为什么喜欢这几家店,有说菜肴酒水好的,喜欢装潢氛围的,觉得伙计待客周到的,甚至还有觉得掌柜好看的。
穆宜华记录研究完,发现但凡是能经营好的正店,大都占了这几条,不过最最重要的还是菜肴美味价格实惠。
二人又对正店落脚点进行了研究和采风,发现只要是生意好的店通行都方便,不是临河就是临街。个别有坐落在犄角旮旯处生意又好的,那都是有自己独门秘方的,全杭州除了他们这一家就没有第二家能做出这道菜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