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镜小说 > 百合耽美 > 兄长被认回东宫后

16、016(小修)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镜小说www.mjtxt.com提供的《兄长被认回东宫后》16、016(小修)(第1/2页)

    随后的日子,兄妹俩就和透明人一般,在薛家待了下去。

    一应供给,倒是没短,但西厢末端这两间房,几乎成了禁地一般的存在,没谁再过来了。

    薛嘉宜没去揣摩薛家到底是怎么想的,也没有去想以后。

    照顾兄长的这段时间,她的心境反倒平和安然不少,恍惚中,她还有一点留恋这样的时刻,就像是留恋从前在乡下,那段相依为命的时光。

    “下雪了,哥,你瞧!”

    一觉醒来,屋檐上积了些白,空中正飘着些细雪,随寒气一起打着旋儿。

    严州府靠南,雪自然少见。凛冬时偶尔飘些雪,也是湿漉漉的,和北方干爽的雪并不相同。

    薛嘉宜有些雀跃地跑出去了,然后叫外面的风雪冷得一激灵,缩着脑袋又跑了回来。

    她掸了掸刘海儿上沾的雪粒子,扭头,见薛云朔半蹲在箱笼前,似乎在找什么东西,凑过去问道:“哥?”

    薛云朔嗯了一声,以作回答。

    他毕竟年轻,平时身体也健壮,一个月过去,虽然狰狞的外伤还是会疼会痒,但是已经不影响他正常行动了。

    箱笼里,他带来京城的东西,委实不算多。

    一把短刀,一柄木剑,换洗的衣物,除了这些,基本上没了。

    薛嘉宜蹲在他身边,看了一会儿他找东西,随即眼疾手快地伸出了手,惊奇地拈了条绳子出来。

    她“哇”了一声,随即感叹:“你居然还留着,天呐。”

    是一条五彩的长命缕。

    只是编织者的手艺实在是不太好,再加上丝线都已经褪色,若非这就是她自己做的,还真是认不出来。

    薛云朔没料到她这么眼尖,挑了挑眉,朝她摊开手心,道:“还给我。”

    薛嘉宜有一点不想还,缩着手道:“好丑呀,我编一条新的给你,好不好?”

    这还是她六岁时编的呢!

    太丑了,她有点儿想毁尸灭迹。

    薛云朔想也不想便道:“不好。”

    眼见他伸手要夺,薛嘉宜还是还他了,嘟囔道:“小气!给新的你都不行?”

    薛云朔攥着这条长命缕,轻抬唇角,坦然应承:“对,你有一个小气的哥哥。”

    对于有关她的人和事,他一向都很悭吝,做不到、也没想过要大度。

    薛云朔正要把褪色的旧物重新收好,低下头,思绪却不自觉流转回了当年——

    他们六岁那年的端午,缠绵病榻的朱婉仪勉力支起身,挟来五色丝线,亲自编了一条长命缕,戴到了自小多病的女儿手上。

    小姑娘兴高采烈地跑到兄长面前,本意是想朝他炫耀,看到他空荡荡的腕间时,却扁起了嘴。

    她回去,窝在房里好几天,给他也编了一个。

    “送给你,哥哥,你也要长命百岁哦。”

    那道满是期待的童音仿佛还在耳边,薛云朔想了想,把这条长命缕珍重地收好了,又拿了母亲留下的那块玉佩出来,揣到袖中。

    薛嘉宜没注意他的小动作。

    炉子上的药已经咕嘟好了,她去端了过来,放到了窗边晾晾。

    薛云朔凝眸看着她,心下微沉。

    沉寂的这段时日,他想了许多。

    前段时间在学塾里,他便听闻西南烟瘴之地战事又起,而澧朝承平日久,兵力不足,四境之下,皆在大举募兵。

    读书考举的路太慢,那留给他的,只剩下从军一条了——没有家世,没有背景,这是唯一一条也许还走得通的路。

    自己手上有几斤重的本事,他还是清楚的。

    可这样,他就要离开京城,把她一个人留在这四面楚歌的薛家了。

    薛云朔不能放下心来,于是,又想起了朱婉仪临终前留下的这份遗物。

    那间缠绕着病气的寝屋里,最后的情形是怎样的,他记得很清楚。

    母亲声色俱厉地要他起誓,无论发生什么,都一定要保护他的妹妹。

    那时他心想,不必起誓,他也一定会这样做。

    血脉相连、呼吸与共,朝夕相处的十六年,他和她的羁绊,早不是血缘能概述得了的。

    可现在回想,薛云朔却也能记起,这块玉佩——朱婉仪是在他起誓之后、确认了他的心志之后,才把它给它的。

    往事像罩在迷雾里,他一时也摸不透关窍,但现下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只好先寄希望于这块玉佩真的有用。

    薛云朔把还烫着的药汤一饮而尽,随即起身与薛嘉宜道:“我有些事,要出去一趟。”

    薛嘉宜的眉梢挂着不赞同:“你的伤……”

    这些时日,一直都是她换的药。她很清楚,他的伤势没有他表现得这样轻。

    “没事。”薛云朔云淡风轻地笑笑,道:“等我回来,给你带云片糕。”

    ——

    纷纷扬扬的雪,下得更大了些,落在宫城间的碧瓦红墙上,煞是好看。

    陈筠目不斜视地走在宫径上,没有欣赏雪景的心情。

    再好看的景,呆个十来年,也该看腻了。

    眼见宗太妃所居的庆安宫就要到了,她的脚步却忽然一顿。

    陈筠稍侧过身,朝迎面走来的那人见礼:“见过宗将军。”

    朝野上下,能被叫做“宗将军”的只有两人,一个是昭武大将军宗甫,另一个,就是他的儿子宗尧之。

    眼前这位,便是年轻的那位宗将军,算起来,还是宗太妃的侄儿。

    宗尧之步履微顿,还礼后,问道:“太妃这是又传你进宫说话了?”

    陈筠微微颔首,惜字如金地回道:“是。”

    人老玩性大,宗太妃厌倦了宫里日复一日的生活,想听听宫外的新鲜事。

    后宫之中,便是这位宗太妃地位最尊,其实就是想出宫转转,也未尝不可。

    但她是个再谨慎不过的性格,当年即便对皇帝有抚养之恩,却也坚决地辞让了太后的位置,避免宗家过于坐大,如今上了年纪,更是不会为自己的私欲,折腾出什么事端了。

    宗尧之闪身让开,道:“我才请过安出来,你去吧。太妃今天心情一般,说话小心些。”

    陈筠眉梢微动,问道:“是因为西南的战事吗?”

    宗尧之点头,目光也有些凝重:“是,前日,我父亲已经挂帅出征了。”

    “只是各地军户废弛,临时拉起来的新兵,光是到那烟瘴之地,都不知道要折多少进去……”

    当今天子,已经在那把龙椅上安坐了几十年,和史书上绝大多数做到这个年纪的皇帝一样,日渐走向昏聩。

    若非如此,安定了多年的西南诸国,也不敢作乱。废弛的军队,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缩影而已。

    宗尧之顿了顿,没继续往下说。

    他的视线落在陈筠肩上的浮白上,不经意般问道:“怎么没撑伞?”

    陈筠仿佛没有听见,她拢了拢风帽,朝他屈膝一福,便继续往前了。

    宗尧之只回头看了一眼,很快便收回了目光。

    他是外臣,没有在宫中久留,出宫后,骑马回了将军府。

    一到将军府,府里的亲兵就迎了上来,为他牵马。

    “二爷,今天府里来客了。”亲兵压低了声音道:“当铺那边的消息,说有个小子,拿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魔镜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