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镜小说www.mjtxt.com提供的《甘家的女儿们》60-70(第3/16页)
?是不是种树比种庄稼更赚钱?”
“哪个更赚钱我也不是很清楚。”甘宁说,“只知道村里很多人都出去打工,田地没人种,有外地人过来承包种树,种瓜之类的。”
“这说明打工肯定比种树种瓜更赚钱。”吴玥颇有心得地总结道。
母女俩沿着树木中间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继续往前走。俩人看到左边前面不远有几处搭建的矮房子,掩映在树木之中,应该是看守树木的人住的。因为房子后面还有一大块围起来的菜园,里面的白菜、包菜、白萝卜和红菜苔等,长得生机勃勃。
俩人边走,边参观,突然从房子前面冲出大细三四只狗出来,汪汪叫个不停,把母女俩吓了一跳,一时都停在原地没动。
犬吠声惊动了房子主人——一位瘦高的头花有些花白的老人,从屋里出来呵斥那几只狗。
狗们倒很听话,立即不叫了,但防贼似的,气势汹汹地站在原地盯着母女俩。
“算你们狠。”吴玥瞪了狗们一眼,拉起母亲转身往回走,“咱们惹不起,躲得起。”
吃完午饭,包了饺子,转眼就到了晚上。
家中所有灯光全被点亮,无人睡觉的房间,包括灶屋,还要亮通宵。有说驱邪避灾,守岁迎新,也有说接福纳喜,纪念祖先,无论哪一种,无不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婆媳孙望年饱,只吃了下午包的饺子。
晚上要守岁,还要看必不可少的春晚。宋腊梅升起了火盆,说是红红火火过大年,一定不能少。
电视机在宋腊梅房间。甘宁母女俩早早洗完口脸,把自己的被子抱过来,偎在床上看刚刚开始的春晚。
锣鼓喧天,喜气洋洋,好不热闹!
宋腊梅忙完了,又把那些花生蚕豆和糖果之类的装在果盆里,搬张凳子,放在床边,叫母女俩吃。母女俩都不吃。
她自己也不吃,肩上披着一件旧棉袄坐在火盆前,一边看电视,一边跟母女俩闲聊。
她常年一个人在家,白天还可以到菜园里忙活,也可以串串门跟左邻右舍说说话。到了晚上,只有自己一个人,连个说话的也没有,黑夜漫长,自是孤单。
她问吴玥学校里吃的好不好,住的咋样。还问甘宁的父母,以及吴玥的俩个姨,以及姨的孩子。
有时是吴玥回答,有时是甘宁回答。
她连欧阳芳母女也问到了。
甘宁没提患病的事,只说都好。
她又说起吴明,说不知道晚上吃了什么,有没有吃饱,会不会冷。
说着说着,还不到九点,甘宁母女俩就看到宋腊梅坐在椅子上,低着头,眯着眼,打起了盹。
过了不一会,头歪到一边,人猛然惊醒,又接着看春晚。
但看不了几分钟,又打起了盹。
反反复复,一连两三次。
吴玥忍不住偷笑。
甘宁叫婆婆去她们床上睡,说一会接春,她起来放鞭炮。
宋腊梅不肯。说接完春,自己还要跟住在前面前面的那个谁谁谁一起去庙里烧香,坐她儿子的车。还说她儿子的车是今年新买的,花了十好几万,但有次开车撞到一老太太,找吴明帮过忙,一家人感激得不得了。
“哪里有庙?”甘宁不记得往年三十夜婆婆出去烧过香。
“上半年刚建好的,跟宫殿似的,很大,很漂亮。”宋腊梅说,“在一队村子后面,是大队集资修的。凡是像吴明这样在外面参加工作的人,都捐了款。有的做生意有钱,捐了好几万,所有人的名字都刻在门前的一块石碑上,吴明的名字也在上面。”
“一会去的人多吗?”
甘宁从未听吴明说过此事,她也不想探听吴明捐了多少钱,只是好奇婆婆这一大把年纪,凌晨还要去烧香,这得多虔诚。
宋腊梅后知后觉,说完才想起那次吴明送五千块钱到大队,是吴明一个人开车回来的。她当时还问甘宁为什么没有一起回来。
吴明说甘宁还不知道捐款的事。
她生怕自己说漏了嘴,引得媳妇回去跟儿子吵架。她拿眼看甘宁的脸色,见甘宁问也不问,根本不在意的样子,才微微放下心。
“很多人,还要排队。”宋腊梅说,“不光是我们大队,附近几个大队都有人开车赶过来。有人为了烧头香,早早就去等着。平时初一十五,也有很多人去。里面还有个和尚会算命,说是很灵,城里很多做生意有钱的大老板都来找他算命。我哪天也去给吴明算一算。”
甘宁不相信算命这种东西,哦了一声,没再往下说。
她拿起手机,跟发来微信提前拜年的同事们,相互发微信拜年。
犹豫片刻,给方俊也发了一条,最为简洁:【新年快乐!】
方俊很快照搬回来:【新年快乐!】
一眨眼,又追加一条:【别忘了约定。】
甘宁快速回了一个:【好。】
放下手机。
十一点半刚过不久,窗外就噼哩啪啦的响起辞旧迎新的鞭炮声。有本村的,也有隔壁村的,断断续续,此起彼伏。
宋腊梅看快到十二点,把已经熄灭的火盘搬到外面,打开大门,也拿起一挂万字头的鞭炮出去接春。
很快,整个村庄就跟鞭炮厂发生爆炸一般,劈劈啪啪,震耳欲聋的声音,此起彼落。一直沿续到第二天早上,也就是大年初一。
天公作美,依然睛好。
婆婆凌晨去庙里烧香,甘宁母女俩看得没劲,关掉电视睡了。婆婆什么时候回来的,吴玥一点都不知道,甘宁隐约听到开门声,也不知道几点,又迷糊睡着了。
甘宁再次醒来,是被窗外左邻右舍,以及婆婆放的“开门炮”给炸醒的。
新的一年开始了!
俗话说得好:“放了开门炮,财神要来到”。为了讨一个吉利,大年初一,一大早,村里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一一就是放“开门炮”。
接着,女人在家做饭和招待客人,男人,有的还带着孩子开始挨家挨户相互拜年。
整个村庄,到处都能看到三五成群的拜年队伍。人们穿着漂亮的新衣,打扮得齐齐整整,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见面说着“恭喜发财,越老越健康”等等吉
祥话。
人们欢欢喜喜迎新送旧,相互表达着美好的祝愿!
连空气里都能闻出新年的味道!
宋腊梅一个人忙不过来。
因为来一个拜年的乡亲,就要放一挂小鞭炮。然后唏寒问暖,又是敬烟,又是端茶倒水,有孩子的,还要拿糖果往孩子手上塞。
拜年都赶早,有时这个还没走,那个又来。有的一家弟兄好几个相约一起出来拜年,好不壮观和热闹。
吴玥还在睡懒觉。甘宁不能,她知道婆婆忙不过来,早早起来帮忙。
她平时回来的少,基本都不认识这些乡里乡亲。好在这时候不需要认识,也不需要多说什么,只要一句“新年好”就万事大吉。
只是她向来不太喜欢放鞭炮,嫌太吵闹。硬着头皮听了一早上,有时鞭炮放完了,脑袋里还在嗡嗡直响,感觉比上班还累。
吴玥更是嫌吵,又两眼一摸黑,谁也不认识,干脆瞄在房间里不出来。
宋腊梅抽空档,把昨晚用土罐放在灶火里炖的莲藕汤端出来,下了几块糍粑在里面,当早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