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镜小说 > 青春校园 > 国宝级学霸

120-13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镜小说www.mjtxt.com提供的《国宝级学霸》120-130(第10/14页)

话,完全可以和她公平竞争,每个月给团队贡献两到三个新的想法,有两个国家级的研究成果,还精通数学和计算机,不要求你证明“黎曼假设”了,看一眼就能知道算法有错的程度也行。

    只有一点点差距,会嫉妒,有很大的差距,会羡慕然后引起不平衡,但如果差距已经宛若天堑,那就无谓羡慕和嫉妒,只剩下满心满意的敬佩。

    *

    研究的进度,一直卡在最后一步,饶是明夏,也纠结得拧眉入眠了不知多少个夜晚。

    终于,在九月底,她决定大胆尝试一个自己很久之前就有的新的想法。

    现在这个算法已经卡住了太久,缺漏之处难以补上,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替代算法。既然如此困难,那为何不大刀阔斧地直接换一个框架,重新构架?

    有人反驳明夏,这个框架是大家之前讨论了半个多月的决定,现在改,工作量肯定很大。

    但明夏也坚持表示,舍不得现有的成果,就容易止步不前,一直处于找不到突破口的境地,有什么意义?更何况,错误的成果不是成果,只是累赘。

    两方僵持不下,但方康平觉得,反正大家也没找到合适的突破口,试一下也没坏处。

    而这么试了一下之后,他们就发现,明夏这个提议简直就是神仙提议,框架虽然改了,内核却没变,但实验的最后一步也已经突破。

    终于,十月一日,也就是国庆节当天,明夏站在实验台前,睁着一双因为连着熬了几天夜而布满血丝的双眼,检查完了所有数据后,转过身,在众人屏息以待的紧张注视下,扬唇,笑着开口。

    “实验成功。”

    第128章

    最后的整合,其实不比局部攻克容易, 得把他们长达几年的实验经验和研究思路都理顺, 而不是简单地把所有成果都放到一起就可以。

    明夏站在实验台前, 睁着一双因为连着熬了几天夜而布满血丝的双眼,检查完了所有数据后,转过身, 朝负责操控的一名研究员点了点头,示意可以开始了。

    那名研究员的心怦怦直跳, 紧紧抿唇, 深呼吸一口气, 只听“咔”的一声轻笑,鼠标左击,屏幕上的各项数据便开始快速变化,高低有序, 规律极了。众人却心里提着一口气, 生怕它和之前的那么多次实验一样, 突然不规律,导致这一次的实验也失败。

    但这一次,比以往, 似乎都要成功。

    看着从底端开始初步显示出人体概念模型的空荡的实验台, 所有人都下意识的屏住呼吸, 怕自己打断了数据的成型。

    从模糊的系统人体概念模型, 到具体的一米八二身高,再到脚底板的那颗痣和中午因为切苹果不小心弄破的食指小切口……

    实验台上, 医学上适用的“全息数字人”渐渐成型,和方康平的身体一模一样,就好像他本人躺在这里。但事实上,整个研究团队的人都知道,他其实躺在隔壁实验室的营养舱里,作为志愿者,提供自己的身体作为实验对象,方便实验的进行。

    “实验,成功了。”一个研究人员喃喃道。

    在人们原先的设想之中,“全息数字人”其实有点像数据的投影成型,方康平起初带领团队进行研究的也是这个方向。但自从明夏的加入,整个实验就好像多了一个不可控力,加速了十多倍不说,研究的目标突然也宏大了起来。

    也就是说,事实上,他们这个全息技术的真正科研成果,远比人们原先的预想更神奇。

    这个全息数字化是完全可控的,虽然配套有特质的神经头盔,但就算不戴这个头盔,也可以通过操控板进行相应的可视化操作。

    举个例子,如果躺在那边营养舱里的不是方康平,而是一个需要各个专家会诊的重症病人,那这边实验台上的“数字人”,就可以根据专家们的想法,对身体的整体或者某一部分进行逐层剖析,观察病人身体的真实情况,比医院拍片更有实感,还很方便。

    这个步骤其实有那么一点点让人起鸡皮疙瘩,因为看上去就像把人活活剥皮了一样,但手伸过去会穿透,证明这只是看上去真实,其实还是假的,就没有那么让人觉得可怕了。

    而戴上神经头盔,实验室的一堆计算机就立刻高速运转,负荷加重的同时,神奇的事也在发生。

    “真的……虽然不真实,也还是能穿透,但的确能感觉到隐约的实体感。”国科院的那名生物学院士戴着头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但说话的声音还是克制不住地在颤抖。

    这个“全息数字人”,看起来只适用于医学领域,但其实最关键的是内里的技术,以往只存在于人们想象之中的全息技术,终于成了现实。

    在各类畅销科幻小说中,全息网游的设计,或者全息智脑的另一个虚拟世界,那才是全息技术发展的巅峰,又或者还有更神奇的应用方式,只是现在的人还想象不出来。毕竟,但富兰克林发明电的时候也没想到,21世纪的电会成为人们正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推动整个世界的发展。

    人们的想象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也就永远不可能跟上未来的真实发展,科研的有趣和奇妙之处,其实也在于此。

    星辰大海的未来,那是比任何游戏、小说、电影等娱乐项目,都更玄妙而有魅力的存在。

    《老子》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现在的这一步,对未来的发展,绝对是巨大的推动,只是可能他们无法继续见证。

    院士觉得,自己都年过半百了,在有生之年,竟然能见证如此神奇的一项科研成果的出现,还参与其中,实在是人生中最大的幸运。

    听到这位院士的话,不约而同的,所有人都看朝明夏看了过去。

    心跳“噗通”、“噗通”,他们期待着,由她说出大家心中呼之欲出的那句话,也发自内心地觉得,那样意义重大的一句话,只有她这个对研究贡献最多的人才有资格说。

    在众人期待且灼热的注视中,明夏弯了弯眉眼,扬唇,呼出一口浊气,清了清嗓子,笑着开口。

    “实验成功。”

    立时间,整个实验室,从轻轻碰了下试验台的摩擦声都能听到的屏息沉静,转瞬便是欢呼雀跃声几乎掀翻屋顶。

    尤其是来自鹿野科技公司的研究团队,他们比国科院对这个项目的研究早开始了好几年,现如今,看到实验终于成功,那种高兴丝毫不亚于沙漠地区久旱逢甘露的畅快,也可以说更甚。实验室里,一群高学历的大老爷们,你“啊啊啊”他“哇哇哇”,简直就是现场版人猿泰山,抱在一起蹦蹦跳跳,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学生时候,满身的活力与热情。

    但科研这件事,不就是这样吗?看似安静,只是坐在实验室里,看看资料,改改数据,实则所有科研人员都是投入的满满的激情和期待。

    每个人热血的方式都不一样,但只要心中有爱,眼中有光,一起为祖国的美好和未来发展而努力,就都值得敬重。

    得知实验成功,方康平来到这边的实验室,嘴唇颤抖,眼眶红了,却什么都没说,和身边的团队人员笑了笑,转过身,便走了出去。

    *

    现在已经是十月中旬,冯部长联系过明夏,下个月,军方的那个秘密实验就要开始了。

    核辐射是个大问题,明夏不介意为祖国奉献,但如果可以免去不必要的牺牲,又何必呢?

    因此,近几天,为了一鼓作气搞定这个全息技术,明夏连着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魔镜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