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镜小说www.mjtxt.com提供的《两京纪事》60-70(第6/11页)
问有多么不应该一样,在他五官的威压下,徐直慢吞吞低下头在他手掌上写:“李内侍跟我讲故事,告诉我李抱月是高丽人,生下李丰年的夫人是汉人,”
徐直不安地抬头又看他一眼,“但是,李丰年长得很像胡人。”
徐直开始自信地给他比划,“陛下带我去骊山,我见过那边有很多胡人,李丰年明明就是胡人。”
“陛下是不是抓错了小孩?”
徐直一本正经地表示:“万一这不是李抱月的孩子,陛下应该还回去。”
“别人的小孩,拿来威胁李抱月应该不可以。”
李泽不动声色,轻蔑地想,“如果李丰年死在这里,李抱月恐怕感激他都来不及呢。”
徐直见到他好似真的在思考她的话,期待地看着他,李泽笑了一笑,玩味地跟她解释:“三娘想的确实很有道理,朕一会儿回去就命人去探查李丰年到底是不是李抱月亲生的?”
宫灯摇摇晃晃,他们又接着往前走,李泽笑道:“然而这有什么奇怪,高句丽又不是没有胡人,汉人里面也未必没有具备胡人特征的女人,他们的孩子像胡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徐直偏要跟他较劲,看着他表达:“不对,不对,阿回教过我如何分辨北边民族的人种,他的胡人特征十分明显,他的五官高挺,山根却有点低,眼睛是深邃的,头发也是很明显的金色,分明就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
李泽故作苦恼地应付她:“三娘知道的还挺多。”
李泽心想,她的身上也藏着一个类似的故事呢,鲜卑人以前是受匈奴人统治的,匈奴人和鲜卑人有些民族特征是共通的,李随以前做过父皇的近卫,李泽对他很熟悉,哪里想得到,日后竟会跟他有这种缘分呢?
李随年少之时,游历洛阳,交友广泛,胡人不拘小节,以为朋友的妻子也可以分享,徐挺与妻一向不慕,恰好给了两个人可乘之机。
至于后来,李随为何逃之夭夭,选择应征,参与唐玄宗招募的长征健儿、长从宿卫的选拔,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总之后来徐挺无论犯下何事,李随都奋力在朝中为他奔走游说,为他出头。徐挺则对此事闭口不提,不知是佯作不知,还是真的不知,他对待徐直始终如一地那么好,在她身上倾注了所有的爱意。她的母亲,的确死于难产。
李泽暗含警告地看了一眼李正己,李正己马上弥补,帮他转移话题,泰然自若地插嘴说:“娘娘,大唐的民族那么多,允许各民族自由通婚的律法都下达多少年了,仅凭一些外貌特征就能判断人种的时代,早已经过去啦。”
徐直将信将疑,为他的离谱发言感到吃惊,怎么可能过去,一个民族骨子里流淌的东西,怎么可能因为几百年的融合就全然消失呢?
陛下沉默不语,李正己接着夸大,“娘娘你仔细看看,臣是不是也有一些胡人特征呢?毕竟臣的鼻子就挺高的,皮肤也很白,臣时常引以为傲。”
“然而,臣的父母的确是正儿八经的汉人。”
徐直总不能为一些理论,就否定他的父母,她苦恼地想了一会儿,勉为其难低下头,“好吧。”
娘娘的身世,还是他带人查出来的呢,陛下警告过他,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更不能让徐直有一点怀疑,但是他却一定要让徐学士知道,陛下深于城府,自有他的道理。
娘娘沉思的模样,看来还在犹疑,陛下牵了她的手,俯低在她耳边不知说了什么,娘娘马上恢复如常,两颊染上微微的赧色。
徐直紧张地摇头,“不要。”
陛下很为难,“三娘不是对这个感兴趣吗?为什么不要?”
“朕就很想试一试。”
娘娘欲哭无泪,垂首走路,一路上都沉默不语,再也没有主动提起一句话。
第66章 西洲(一) 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
他找了很多胡人画的图的孤本, 一定要跟她试一试,还说这样生下来的孩子定然会如她所愿,以免她整日里盯着“类胡”的孩子看。
李唐皇室很看中汉人血脉的纯洁性, 李泽却跟她对皇室的印象有点相反, 徐直甚至觉得,他好像隐隐期待着她生下一个并非完全继承汉人血脉的孩子, 看向她的眼神总是那么奇怪,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
她真的苦不堪言, 李泽的花样简直层出不穷,怀孕五个月到六个月的那一段时间,她一点也不想跟待他在一起,真是看见他就发怵,即便她在孕期, 他也能在她身上找到无数的乐趣。
徐直每天什么都想不了了,她每天都在祈祷着,快点到七月吧,快点到七月吧。
真到七个月,她依旧感到不自在,肚子在变大, 行动愈发不便, 她好讨厌顶着这么大的肚子,再宽松的衣服都无法遮掩, 日日食不下咽,夜夜难以成眠,幸好不用出门,因为她特别害怕旁人投来的好奇的目光,那会让她感到很无地自容。无地自容并非出于对男女之事的羞惭,而是有些人隐藏在好意关照下面的那一层恶意,他们总是对孕期的女人投来过度关照的目光,让她感觉自己毫无隐私,把她当做一个不需要具备自尊的女人看待。
当然这都是她臆想的,是她的敏感,从旁人身上观察到的场景在自己身上的投射,她根本不用出门,李泽更不会允许她出门。
他要亲自去带兵打仗,自然会警惕她留在洛阳宫的一举一动,宫殿周围都被死士围得密不透风,上阳宫内却鲜少有闲人进出,也不会有陌生人进来。
李正己和一些宫女内侍陪着她,他们都是她十分熟悉的人,并不会让她感到有丝毫的难堪,晚上也会有宫人陪她睡觉,空荡荡的宫殿也不让人感到害怕。他们倒显得比她还期待这个孩子降生,越临近月份,就越给她和孩子准备很多有趣而温情的礼物,丽春殿的陈设摒弃了秋日的凄清,变得像民间幸福人家的冬日一样暖融融。
而且她还听到了有关徐回的很好的消息,阿回再度出使南诏,终于说服异牟寻出兵攻打吐蕃,南诏第一次面对吐蕃鼓起勇气,一举夺得吐蕃三城,吐蕃怒不可遏,两国彻底决裂,短时间再无和好的可能。
南诏与唐朝再次开始了频繁的往来,南诏的大臣与唐朝的使臣在苍山会盟,抛弃吐蕃册封的“云南国”国号,恢复“南诏国”之名,接受唐朝的印信,正式归唐。
徐回在回来的途中,又与剑南西川节度使崔坚配合,做他的军师,帮助大唐收复蜀州、雅州被吐蕃人占领的城池,不仅如此,他还设计活捉了吐蕃宰相契钦赞的儿子,手刃他为崔主簿报了仇,两国使臣坐下来和谈,双方交换了战俘的骨灰。叛唐的雅州刺史尹辅仁最终也被手下反杀,据说他死的那一天,雅州那些流离失所的士兵和百姓,纷纷扑上去吃他的肉。
魏博节度使田知春、成德节度使李月、卢龙节度使朱宥宁联合判乱,回纥军队收受朱宥宁的贿赂,绕道河北道南下,加入了这场判乱。
朝廷一改先前的策略,不得已从四处调兵,一起围剿河朔三镇,河北道一片混乱。
听说外面每天都有从河北道逃过来的士兵、官员,洛阳无法收容那么多百姓,很多穷苦的人都被洛阳的官兵拦截在城外,他们分别向附近的汝州、许州、陈州各地游移,到处乞讨,尸体遍布在黄河两岸。
到了冬天,战事更加严酷,冰天雪地里尽是皑皑白骨,河北到中原的战场,奄奄一息的穷人,像野狗一样被到处驱赶。
徐直生产那天,是个大雪纷飞的冬日,又到了十一月份,李泽还在河北道没有回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