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镜小说 > 古代言情 > 两京纪事

60-7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镜小说www.mjtxt.com提供的《两京纪事》60-70(第8/11页)

牧马场,骚扰边境屯田的将士,所以每年的这个时期,朝廷都会协调军队汇集军事重镇,加强边疆防御,警戒其他民族入侵。

    唐玄宗之前,主要依靠府兵,唐玄宗改革兵制之后,秋防的任务就依靠募兵和边境卫戍部队,安史之乱的爆发,将之彻底打乱,吐蕃连年入侵,唐王朝的疆域规模一再缩减,边地需要常驻重兵,然而内地又不太平,全国各地都在用兵,兵权又掌握在地方节度使的手中,防秋的任务自然而然就需要各个节度使来分担。

    每年秋季,那些受大唐节制的节度使,都会指派定额的士兵来到边疆参加朝廷的“秋防”,以示对朝廷的忠诚,作为回报,朝廷则要犒赏将士,以示优厚,度支每年都会向他们偿付大额的金帛、粮食和冬衣供应。

    淮南节度使徐温,统辖的地盘多达九州,全部是江淮最富庶的地区,掌控江南经济命脉,通往关中的漕运,往往要经他之手,徐温遂越来越膨胀,经常擅自克扣江南上缴中央的赋税,并且在境内大肆敛财,再将得来的财富的一部分,换一种名义,不经度支之手,直接送给陛下,当做贿赂君王的“羡余”,让君王拿来充盈宫内的府库,变相控制国家税收。

    唐王朝内外交困,当务之急要御敌,要养兵,李泽以前的君王选择对其听之任之,从而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许多地方的节度使都选择用这种方式贿赂皇帝,广州的岭南五府经略使,甚至唐朝设置在交州的安南都护府,都很猖狂地在当地敛财。

    李泽登基之时,接着延续李恪时期对藩镇的姑息之策,接受各地交上来的“羡余”,充盈宫内的琼林库和大盈库,交由亲近的宦官直接执掌,将其变为独立于“两税”之外的另外一项宫廷私库合法收入,皇室赖以控制天下的财源遂源源不断,藩镇也乐见其成,以为自己贿赂陛下的手段取得了很大成功。

    李泽借此养兵,皇权日甚一日,忽而无情翻脸。在他前段时间,李抱月还没有向朝廷归顺,淄青战区的士兵经常抢劫从徐州运往关中的粮秣,虽然他也贪了一点,但是这本来就是很平常的事情,陛下调拨镇海军区、荆襄军区、淮南军区一并跟淄青战区开战,他也算是为朝廷出了一番力。

    不久之后,李抱月与朝廷达成和解,李泽下旨承认了他的节度使职位,罢战息兵,趁着徐州安稳,居然将他的辖区切成两半,将淮南战区东边的寿州、庐州,和镇海节度使控制的濠州、泗州,加上徐州,合并到一起,成立一个新的淮西战区,委任新人控制。

    镇海节度使韩璜,对朝廷忠心耿耿,一心一意为国为民,镇静江淮,督导漕运,对陛下的决策毫无异议,马上就完成政务交割。徐温野心勃勃,却很不服气,遥想之前,镇压淮南王李道岘的判乱,他也立下大功,李泽现在明显就是在故意针对他。

    是故他对朝廷的命令愈发怠慢,日日离开自己的大营,左拥右抱外出打猎,夜夜笙歌,委政给自己手下的牙将,拒绝任何从长安来的官员的探视,拒签任何对他来说看似不公平的署令,俨然制霸一方的诸侯,除了没动手,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然而他还没等到事业如日中天的那一天,他的亲信陈少诚就将他格杀,自任为淮南留后,趁着河北战事如火如荼,故意制造混乱,上书朝廷,希望朝廷准许他代替徐温出任下一任淮南节度使。

    李泽将他的奏章压下,置若罔闻,陈少诚就秘密下达命令,让淮南战区在鄜州参加西北边疆秋防的部队马上返回淮南战区。

    河中兵团尾追拦截,双方交战,河中兵团反被击败,判军一路南下,渡过黄河,绕道潼关,到达灵宝,逼近洛阳。

    而且在中途,他们还挟持了一批从长安往洛阳去的官员,这里面有那位近来大名鼎鼎,在民众中颇有声望的礼部尚书徐回。

    而本来,他千不该,万不该出现在前往洛阳的途中,因为陛下严格限制他进出洛阳,即便他功劳在身,刚刚促成南诏和大唐的两国联盟,然而除了官爵和金钱的赏赐,他依旧连见她一面都不能。

    他想要权力,权力来的太慢,在他手中也太无力,要不回他的阿直。

    甚而,在新的一个冬日,她还要生下他的孩子,留他一个人在长安茕茕孑立,似一道怨恨的孤影,嫉恶难消。

    淮南兵马使苏省确认了三遍,还是难以置信,徐学士是来主动加入他们的,要知道,他可是以忠君爱国才名扬天下的,前段时间不是还对朝廷披肝沥胆,他的姐姐刚刚做了陛下的贵妃,马上就会生下皇嗣,陛下爱之有加,后宫中只此一位,那孩子是男是女还待定,朝中议论太子的风声却已经甚嚣尘上,甚至吹到了边疆,连他们这些中级将领也有所耳闻。

    他可是皇亲国戚,有实实在在的能力,有强大的背景,主动加入判乱,帮助他们造反,实在令人难以信服。

    但是很快这些疑虑都不如他带给他们的利益更重要,徐回给他们规划了一条路线,让他们成功躲过神策军军使杨玄礼在陕虢道的截击。

    叛军直逼洛阳。

    第68章 西洲(三) 东距洛阳一百八十千米……

    李泽在井陉收到李正己递过来的消息, 及杨玄礼禀告的情报,已是七日之后,因河北道路阻隔, 天寒遥远, 从洛阳过来的驿使都不得不绕道河东道而来。

    井陉已经被攻下,唐军控制此关, 就在山外安营扎寨,时值大雪, 洒空原野,帐外深夜如昼,李泽刚脱了铠甲在旁边,一身血腥味未洗,帐外有急报传来。

    李泽唤人进来, 驿使站在他面前如实相告,“李内官告诉陛下,七日前,有人火烧邙山,不巧被娘娘看见受了惊吓,不甚早产, 命悬一线, 如今在等陛下回来。”

    陛下神色微变,当即披衣而起, 一边又将另一封杨玄礼递来的文书看完,上面大致言说:“淮南叛军三千,绕过潼关,本欲奔崤山,在此处被臣截击, 不得已北返,到达灵宝,东距洛阳一百八十千米。”

    灵宝与洛阳之间,有太原仓峡谷隘道,徐回就撺掇苏省占据此间,给他陈说利害:“西边的潼关驻扎重兵,北边有河中兵团,杨玄礼的神策军从南边来,崤山是沟通南北的第一关,且易守难攻,他们必定会选择在崤山设下埋伏,等着你去钻,所以不能从这里南下,更不能回头。”

    苏省也有同样的看法,而且他其实也进退两难。陈少诚给他下达命令的时候用的是徐温的印鉴,并未告知他淮南兵变,他对陈少诚的野心尚且不是很了解,走到一半,才得知徐温死亡的消息,然而已经为时已晚。自己早已身处这场判乱中间,如果不能跨过去回到淮南属于他们自己的地盘,就要葬身于此。不存在向朝廷投降,因为有前车之鉴,淮南王李道岘判乱,后来走投无路向他投降,陛下佯装接受,却在控制他们之后,将之活剐示众,一万士卒全部坑杀,残忍程度令人发指,是以自那以后,诸镇要么不判,要么一判到底。

    他也想寻一条活路,但是他对徐回并不信任,“我们过的是刀尖舔血的日子,唯利是图,一切不过是听奉长官之命,好来日后升官发财,说来说去实属无奈。而你,年纪轻轻官至三品,稳坐高台,陛下娶你家阿姊为妻,为你父翻案,又封了侯爵,甚而将国之要政都系在你身上,百姓对你莫不称颂,都认为你有止戈之才,上自百官,下至黎庶,都将你看做大唐天降的祥瑞,我实在不明白你有什么不满,何至于加入我们的造反?”

    那样一位睚眦必报的陛下,对他可谓信宠有加,恩重如山,他为什么不感激,还要反过来跟他们一起,试图动荡他的江山?而且他在百姓中间的口碑那么好,是为了什么,连这万众瞩目的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魔镜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