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镜小说www.mjtxt.com提供的《小巷里的重组家庭[六零]》160-170(第8/14页)
个计划,就是已经做好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
很显然,王三能也知道这点。
这很难不让他激动啊,永安大队彻底成为养蜂基地,对于大队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打从知道这边要成立养蜂基地他就是这么想,到现在更甚。
赵干事说了,新增加的养蜂工中会分给大队五个名额。
五个啊!
他们大队又有五个社员能捧上铁饭碗了。
王三能突然想起一件事,“对了,赵干事说你们那边也会安排一个养蜂工,人员要是安排好了,可以让他提前来熟悉熟悉。”
“我回去就通知他。”江小娥说着,这个工作指标轮了一圈最后还是落在她手里,她心里倒还真有一个人选。
第166章
养蜂基地走上正轨, 江小娥听到他们的安排也没过多插手的意思。
公社那边的人才多,而且他们也有一套办事的流程,只要那边全力配合支持, 并不会比她提的建议差。
台子都已经搭建好了,不可能演砸,至于能不能演好那就看他们的能耐了。
和王大队长聊了一会,江小娥就告辞离开。
顺着他指着的地方一路往上, 就看到几座正在建的砖瓦房。
程华自己补钱盖了两间屋子。
在分地的时候王三能特意让他们中间留了一些地,到时候不管是圈起来做院子还是留作自留地都很不错。
江小娥来的时候,何泽兰围着屋子转悠了好一会,身边还跟着个吃瓜子的婆子, 两人聊得倒是起劲。
她走到大哥身边, 问道:“那位是?”
江东阳想了想,眼珠子一转, “未来亲家吧。”
“嗯?”江小娥眼里闪过好奇, “就是她家姑娘和二哥走得近?”
大哥既然知道应该是去打听过,她跟着问:“那家人怎么样?”
“性格人品不了解, 但是吧……”江东阳凑过去小声道:“愣大个要是娶了她家的闺女, 在永安大队能横着走了。”
老来女, 出生时哥哥们都成年了,也就是这家小闺女有五个哥哥, 十几个同龄的侄子侄女,一个个都是干活的老手力气足, 这要成了林家女婿, 程华要是被人欺负,都不用回屋喊一声,他岳丈家一群人就能帮着撑腰了。
何姨再也不用担心程华在外受委屈。
不过人多也有人多的坏处, 虽然都是一家子但谁心里没点小算计?别人就不说了,他自己都有。
有小算计其实也不可怕,姊妹之间争争抢抢不算什么稀罕事,就怕闹得太过没分寸,到时候一堆麻烦事。
他道:“不捉急,这才来小几个月急啥,慢慢了解呗,其实要说看人,咱们家眼睛最尖的人就是程华。”
这话还真不假,程华对别人的恶意和善意感知最敏感,他或许没法正常地处理人情世故,但他可以躲着啊。
如果真的藏了什么坏心思,都不需要人叮嘱他躲得最快。
江小娥微微抿着唇,心里不由有些感慨。
明明没过多久,也就大半年的时间而已,现在除了南阳之外,哥哥姐姐们好像都要定下来了,四姐的好日子已经确定,她还没想好置办什么样的结婚礼,二哥这边也有了苗头。
说不准过上两年,小杨采要有同辈的玩伴了。
“你呢?”江东阳或许也是想到了这个,见前头几个弟弟妹妹都要定下来了,小娥也就比程荭小月份,“有没有遇到有意思的?哥哥可以替你掌掌眼。”
“有啊。”
江东阳猛地瞪眼,“真有?”
他只是没抱太大希望地问问,没想到小娥真遇到了喜欢的人?
“有呢。”江小娥重重点着头,眼里像是在发光,“你知道吗?跃进NJ130型号的卡车居然是采用整体式车桥和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挂的方式!难怪这次出行会派三辆这类型号的卡车,特别适合‘烂路’也特别耐造,不然被那么一压还真不容易修好……”
其实她挺想偷懒摸鱼,工作的时候想休息,但休息的时候又想工作,和大哥聊男人还没聊汽车来得有意思。
“……谁和你说这个啊。”江东阳觉得妹子还没开窍,不过倒也不着急,二十岁都没到,有什么好着急的。
他看看天色,“也不知道愣大个什么时候下山,你是不知道,刚刚我们去了他的屋子,里面放了好多晾晒好的山货,那家伙估计不舍得自己吃,全是给我们攒着的。”
天天往山里跑,野物不好碰山货却不少。
各种菇子、木耳,还有果子、核桃,有些已经晾晒好了装进麻袋,有些分散摊开,他都不用去问就知道程华肯定自己没吃,全攒着送回去。
“以后找个人盯着他。”江小娥说着。
“找个人盯着他?”江东阳挑眉,“给他找个媳妇?还不是还没影吗,我跟你说找对象怎么都得先观察一段时间,再相处一两年,这可是一辈子的事可千万不能仓促。”
别看他和媳妇结婚仓促,但他们都是当了好几年的邻居,就隔着一面墙,稍微大声点就能听到隔壁的动静,谁还不了解谁?
程荭和周娄也是认识了两三年,两人相处的还挺好。
再看看程芬,一个木疙瘩一个暴脾气,说好听一点是互补,但因为没有感情基础,两人相处起来就跟陌生人似的,也许几年后会好一点,但也许一辈子就这样了。
江小娥皱着眉头,“别什么事都往找对象上想。”
“那找谁?”
江小娥扬了扬下巴,“养蜂基地马上就要扩展,到时候会增加十个养蜂工的名额,我手里能分到一个。”
养蜂工这个工作指标算好,也不算好。
好是能捧上铁饭碗,但工作地点却是在乡下,乡下人拼命想往城里去,城里人自然还是想待在城里,并不是所有人为了一份工作指标就愿意离开家人伴侣,来到乡下安家。
但也有一小部分的人愿意,“莫川应该会愿意过来吧。”
“小莫哥?”江东阳有些惊讶,“你想把养蜂工的工作给小莫哥?”
“不是给,是‘卖’。”江小娥还没大方到这种程度,给自家二哥也就算了,给外人当然不是白给。
“你打算卖多少钱?”
江小娥反问,“你觉得呢?”
江东阳认真想了想,“前头我有个朋友家里花了八百块买了个锻造厂的指标,贵但锻造厂是大厂,再加上又是在城里,等一两年后找个机会转正一个月能有三十好几块……”
但养蜂基地不同,说实话养蜂基地就跟一个小作坊一样,工资给的随意、工种也没规划太细致,哪怕处于上升的阶段也没法和大厂相比。
他之所以说工资给的随意,就是因为这边还没临时工和正式工的区分,进来就是拿二十块钱的工资,以后能不能涨、什么时候涨还不清楚,让人挺摸不着头脑。
但再怎么样,这也是一份铁饭碗。
二十块钱一个月,一年就是两百四十块。
来了后,公社还愿意包一半的建房款,现在又是大力支撑养蜂基地扩建,他们现在进来就是元老级别的工人,以后真发展起来,自身有能力还能混个小领导的位置呢。
再加上现在又是下乡热潮,工作指标被炒得飞起,就他刚刚说的那个朋友,如果早个两年去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