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镜小说www.mjtxt.com提供的《小巷里的重组家庭[六零]》(正文完)(第3/4页)
有这两个可能在,他们更期待着看着前方快要攀爬上顶的履带板了!
刘智明略显紧张道,“还有多远?”
郑文华吞咽口水,“六百……不不,最多五百米不到!”
“快看,一号履带板停下来了。”有人惊呼,还有人高声附应着,“被卡主了,应该是石子卡在齿轮缝隙里了吧?”
不管是什么原因,一号履带板停在了铺满石子的地面,倒是二号履带板照常向上行驶,速度还比原先要快一些。
但作为中间的三号履带板不同,它的速度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时速上,不仅仅是它,其实其他两个履带板也一样,只是它们因为路况改变了速度,导致时而慢时而快。
这就很明显能够辨认出,哪款履带板更适合哪一个路况。
而作为时速一直没有变化的三号履带板,也就展现出了它的优势,它没有因为路况变化时速,就证明它的稳定性和适用性有多强大!
“快了快了,最后百米!”
“边上的二号履带板离它还有段距离,应该是追不上了。”
“就算追上了也不差,它的稳定性是真好,你看看实验员手中的数据,表格的数据几乎没有起伏,连数据都这样,真要行驶起来,坐在上面的人几乎感觉不到颠簸……”
这就是他们对改良后的追求,提高性能追求更高效、更适应的需求!
眼瞅着中间的三号履带板突破最后的百米,一个个都开始屏住了呼吸,变得格外紧张,双眼都紧紧盯着前方,都舍不得眨眼错过一秒。
“六十米,那是最后六十米的标志吧?”
“过了过了,五十米,它超过了五十米!”
“最后那段路有些陡啊,它能顺利上去吗……它上去了!!!!!”
前面还在紧张害怕中,后面那四个字直接喊破了音。
它上去了!
它成功登上了上坡的最顶端!
它稳稳的停在那里,像是在感受着下方无数人的欢呼和狂叫声。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江工我们做到了,我们真的做到了。”
“我们见证了它的历史!这辉煌的一刻我们亲眼所见。”
无数人跳着叫着,甚至还有人忍不住落下了眼泪,江小娥身处在最中央,她能清晰的感受到这份激动的喜悦,脸上的笑意也是越来越深,这份成就带来的快感真的很让人沉迷!
不过她并没有跟着跳着叫着,而是稳定了情绪后对着身边人说,“再来一次。”
一次的试验自然不够,接下来的数个小时,将会重复不断的从实验中得到一个稳定的结果。
而这时,骆工却有些等不住了,“走走,好好跟我说说你的思路,现在就去七车间……”
“那不行!”江小娥还没说话旁边的陆宣贵就打断了他的话,“老爷子,明天就周四了,小江这边都完成了她手头上的项目,您那边还没个结果呢。”
“……”骆工还真把这事给忘了。
陆宣贵有些好笑,老爷子专门拖着时间,就是想给小江把时间拖到最后的关头,不到周四不启动最后一个组装的步骤。
可谁都没想到小江不但赶上了,还提前赶上了,赶上了不说连试机的数据都这么完美。
这下好了,垫底的人成了骆工。
他现在可没时间去了解小江的思路,而是得赶着最后关头把他手中的任务完成,哪怕老爷子知道后续该怎么完工,但也得赶时间不是?
看着老爷子脸上皱巴的样子,陆宣贵就觉得好笑,一手搭在他的肩膀上将人往后带,“走走,赶紧把您手头上的活完成就有时间去小江那边了解了解,要是拖到明天,您还得带头组装车辆,那就更抽不出时间来了。”
骆工哼哼两声,“我可以熬夜。”
“您可以熬夜小江可熬不了。”陆宣贵一边带着他离开一边说着,“人家年纪轻轻可不能学了您这个坏习惯,不然好好的身子都得熬坏了,您可得心疼心疼她,有她在,咱们拖拉机厂以后辉煌的时刻可不会少!”
对于这点他坚信,不仅仅是他,厂子里很多人也是一个想法。
就像现在,他们会这么激动狂欢不就是因为自己亲眼见证了一个辉煌的时刻?
这还不止!
周四将迎来更辉煌的时候。
骆工对时间的把控很强,他在周三的下午十六点左右就完成了手头上的项目,也就是说从这一秒开始红星拖拉机厂已经完成了所有配件的制作,再接下来他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组装!
周四上午,拖拉机厂来上工的工人们就发现厂子里的气氛与原先有些不同,单从在最大的车间里发现一行带着器材的人身上就能看出来。
“他们拿的都是些什么?”
“是照相机吗?怎么来了这么多人给他们照相?”
“不仅仅是照相机,还有摄影机!”其中一人指着前方,很是激动的说着,“你们看,那像不像是电影院用来放映的设备?厂子可真是大手笔呀,请来了摄影的专业人员!”
“不一定是特意请来的,咱们红星拖拉机厂可是当地新成立最大的工厂,现在厂子制造出第一辆四轮拖拉机以及第一辆履带式拖拉机对地方来说也是一件大事。”
了解情况的人解释着,他继续说,“不仅仅咱们厂子这么关注,当地各个部门同样也关注着,说不准这次来的摄影队伍不是厂子里专门请来,而是相关部门特意上门来留影!”
“要真像你这么说的话,难不成咱们厂子还能上电视?”
“为什么不能?”其中一人昂首挺胸,哪怕他没有加入到制作拖拉机的队伍中,但是身为红星拖拉机厂的其中一员他也格外的骄傲自豪。
尤其是这次制造的拖拉机不管是四轮式还是履带式都将改革换代,能在历史中留下画笔,这么重要的改良自然会全国性的报道。
不单单上报,上电视同样也不稀奇!
“真能上电视我?那我们是不是有可能也被拍进去啊?”有人期待,上电视诶,哪怕只是作为边上的人无意被拍进去也高兴啊。
“说不准能会,你看看我,我头发乱了没有?”
“早知道我就穿身新工服了,你看看肘子这还有个补丁,多不好看啊……”
“你们干嘛呢,咱们不一定会被拍进去干嘛这么紧张?看看车间那边的人,肯定会被拍进去,但他们是一点都不紧张。”
车间那边组装的人不紧张吗?
那还是紧张的。
倒不是因为会上电视紧张,而是紧张在组装中会不会出现问题,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问题,他们都得重新调整或者回炉重造,大工程啊。
大工程倒是不怕,但谁不希望能一次成功?
首先,是地盘和车架的搭建。
这个早在开始的时候,第三大组就搭建了一半,只不过在安装前后桥的时候需要将变速器安装进去,所以后续搭建一直停留在今天。
江小娥并没有参与到这个任务中,她站在旁边视角最好的位置上,看着张福顺操控小型吊车,将一侧的车身架子移到需要固定的位置上。
这是很关键的地方,相当于人的心脏和肌肉,需要专用的吊具来协助,需要对准发动机飞轮壳和变速器壳体的位置,缓慢下降,确定定位稍对齐,一旦对齐位置下放就需要几个工人来协助固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