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镜小说www.mjtxt.com提供的《二两娘子》530-540(第15/17页)
。
她让小芝麻代表她来,就是给沈寄母女名正言顺时常见面的机会。
如今妇人出门的机会还是有的。
尤其是到慈心会做事,更是被视为打入了上层交际圈子的表现。
小豆沙道:“娘,我也没事儿。”
“好,你也一起去。对了,芳姐儿也大好了,我明日把她也带去。不然小姑娘成天关在家里也怪寂寞的。”
魏楹颔首,“嗯,你带她去吧。带出去走动走动,也让她开开眼界。也不能白在京城住了半年。”
一大三小四个男人看沈寄终于高兴起来,心头也放松不少。
他们还真是有些看不得沈寄不开心。
魏楹不由看向小馒头,那么好的消息你小子居然给忘了?
早说不是你娘早高兴起来了,弄得大家吃饭都小心翼翼的。
晚饭过后,沈寄便着人把芳姐儿叫来正房。
芳姐儿穿了一身粉色的衣裳,看着人气色很好。
正是沈寄之前叫宝月斋的师傅上门给她量身订造的。
头上戴的头面也是宝月斋送来搭配的,今年的新款。
专门给她这个年岁的小姑娘设计的。
宝月斋如今做生意,都是从头到脚给人搭配出最好的效果,也就连带卖出不少东西。
“见过大伯母!”
“别多礼,过来坐。”沈寄招招手。
如今家里四个男人都在魏楹的小书房一起说话,这屋里就沈寄母女俩。
小豆沙看到芳姐儿,甜甜一笑,“芳姐姐,娘说明天你和我们一起出门,还有王爷。可以见到大姐姐哦!”
芳姐儿这半个月一直养着,其实前些天就好了。
可是小姑娘家家的没人带领不好出门。
加上她又人生地不熟的,便只好就在院子里逛逛。
这会儿听说沈寄要带她出门,立时便露出喜色,“那,大伯母,我要准备什么吗?”
“不用做什么准备,我明儿带你去慈心会,那里汇集了这京城有头有脸的夫人。以后出门应酬多半也是要和她们打交道的。你明儿先去认识一下人。不过,慈心会更多的是穷人,明天打扮朴素一些好了。”
听说还要带自己出去应酬,芳姐儿更高兴了。
在淮阳,魏氏的名号响亮,可在京城她就是半个土包子。
能跟着大伯母认识一些人,对将来自然是大有好处的。
家里人没说错,大伯母果然是最会做人的。当下诚心诚意的道:“谢谢大伯母!”
翌日吃过早饭,小包子和小馒头站在二门处送沈寄、小豆沙并芳姐儿上马车。
至于小亲王,平日他倒是喜欢跟着沈寄坐马车。
今天有芳姐儿在,他便在外头骑马。
魏家上上下下都没有‘小亲王长大了,需要避嫌’的想法。
他出行、坐卧、吃饭一向都是跟沈寄、小豆沙一块儿,和小馒头毫无区别。
在他之前,也就小权儿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一开始,芳姐儿与四个堂兄都觉得有点奇怪,看习惯了也就接受了。
傅清明同样如此。
沈寄就叮嘱了小包子一句,“在家招呼好你表叔和几个堂兄。”
“是,儿子知道。”
第 540 章
小豆沙看沈寄和芳姐儿都坐好了, 笑着喊了一声‘走咯——’
然后伸手去敲车门。
车夫听到了,便挥动马鞭,马车缓缓起行。
芳姐儿看小豆沙在起行的那一刹, 故意顺着马车的力道倒进沈寄怀里, 不由有些羡慕。
沈寄拍拍小豆沙,笑斥道:“坐好, 人来疯!看芳姐姐笑你。”
小豆沙靠着母亲坐起来,“芳姐姐, 你会笑我么?”
芳姐儿摇头,“不笑, 我羡慕你。”
小豆沙有些疑惑, 芳姐姐又不是没有娘,干嘛羡慕她啊?
“哦,我知道了, 你想你娘了是不是?四婶明年就来接你了, 别难过。”@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芳姐儿笑笑, “嗯,谢谢小豆沙, 你真是个好妹妹。”
小豆沙老实不客气的点头, 把这句赞美笑纳了。
沈寄对芳姐儿道:“在大伯、大伯母这里,你就当在自己家一样, 千万不要拘束了。过些日子我再带你出去走动、走动,认识一些同龄的朋友就好了。”
芳姐儿点点头,掏了一截红线出来,“小豆沙, 我们来翻花吧。”
“好啊!”小豆沙挪过去和芳姐儿一起坐着,玩起了翻花。
前些日子, 沈寄怕芳姐儿的风寒没有好全,没让小豆沙往客院去玩。
不过后来小豆沙依然是没事儿就往小亲王院子里蹿,没见她去找芳姐儿玩。
沈寄便问她,她说觉得芳姐儿比自己大很多。
其实芳姐儿比小亲王还小一岁呢。
沈寄就想着估计是芳姐儿一副小淑女的模样,让小豆沙有些敬而远之。
不像小亲王虽然地位高,但是还可以一起笑闹。
但是这会儿看她们翻花,芳姐儿一副温柔姐姐的模样,还是能玩到一起的。
慈心会是在京城比较中心的地段,租了一个大院子办公。
是阮家的产业,每年意思意思的收一些租金。
前面是三层高的办公大楼,后面是一些工作人员的住处。
这些工作人员有男有女,很多都就是从前收养的孤儿。
长大了就留下来做事,每月也有月例可领。
当然,也是择优录用。
还有一进大院子,专门用来安置无家可归的人,这里头流动性极大。
沈寄的办公室在第三层最大的房间,一路上不断有人很尊敬的过来向她打招呼。
小豆沙是在这儿做久了的人都认得的,看芳姐儿面生便都会多看她两眼。
沈寄便给人介绍,“这是我淮阳来的侄女。”
众人便明白了,这是魏相侄女,便叫她‘魏姑娘’。
芳姐儿一一还礼。
沈寄走前头,让她牵着小豆沙跟在后头。
小豆沙一路很主动的跟人打招呼,连扫地的大娘她也笑着挥挥手道好。
芳姐儿很诧异的发现,扫地大娘只有一只手,看门的老大爷也拄着拐杖。
沈寄倒也不是故意弄了这样的人来做门面,只是她一向讲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样没有什么技术性含量的工作,这些大爷大娘完全能够胜任。
然后每月也是领月例过活。
这能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一些。
甚至京城里一些人家紧急要用银子,到这里来借了,事后或是还钱或是来打短工抵债也是有的。
总之一句话,救急不救穷!
墙上贴着大幅的上一季度财务开支报表,芳姐儿路过的时候便多看了两眼。
沈寄注意到了,问道:“你看得懂?”
就是很简单的流水明细以及汇总。
但是一般十一二岁的小姑娘,还没开始学管家的,通常是不懂的。
“大伯母,我在家帮我娘看过账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