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镜小说 > 青春校园 > 没你就不行

1680-169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镜小说www.mjtxt.com提供的《没你就不行》1680-1690(第3/15页)

有躬身站着,看着连名字都不知道柴姑娘被这么带走了。

    桐桐被安排在小院里,安安稳稳的睡了一大觉。起来后简单的饭食吃了一顿,就有差役来请了。

    林氏夫妻连同族里的老人应该是早把身份给说清楚了。

    就是林家昔年还算当地望族的时候,有一容色出众的姑娘嫁给柴宗训做继室,生下了柴永孝,柴永孝的遗腹女就是眼前这个孩子。

    当时生下来亲眷全无,只能交付给她祖母林氏的娘家抚养。

    林家表兄吓的磕磕巴巴的,“姑婆临终前有交代,隐姓埋名,莫要声张。因而,不敢不从。”

    钱知州就看桐桐,“你既然是遗腹女,六亲全无,那这丹书铁券是从何处而来?”

    “柴家人有一块埋骨之地,我曾被表兄活埋过。”桐桐看向对方,“别人不知那是柴家人的坟芊所在,只你知道,可对?”

    对方吓的不住的磕头,“我不过是觉得活不了了……这才……实不知还能救过来。”

    “没错!你挖了坑,将我放在里面。坑上搭了许多树枝,又给树枝上堆了碎石。天将大雨,你急于离开,这便是我的生机。雨水将我冲醒,雷电劈开了地面,露出了累累白骨,闪电击穿的树木,大火燃烧一夜。我不知我受庇于先祖,还是受庇于太祖,不仅死里逃生,还在白骨中发现了丹书铁券属于柴家的丹书铁券。我想,这便是命数。一则,林家不是我的容身之处,二则,先祖和太祖皆有庇护之意,骨血至亲不可靠,那便寻可靠之人托庇,这才有了州府之行。”

    她说完,就朝上拱手,“大人,小女所言句句属实。大雨刚过,山中到底如何,实地一探便知。是真是假,相信大人自有判断。”

    钱知州不得不去实地看看,因为她把柴家人死后连棺木都没有的事嚷在了明面上,若是不去,岂不是漠视柴氏遭难?他也说不好这姑娘是年纪小懵懂无知呢,还是小小年纪心有城府。总之,这一趟非去不可。

    这一去,至少这姑娘描述的都对的上,甚至那一具尸骨都找出来了。

    桐桐站在边上,“请大人替小女奏请官家,就说,小女别无所请,只想请官家赐柴家人一副棺樟给他们容身便可。”说着就看林家表兄,“其他人埋在哪里,表兄该知道的。请点出坟莹所在,叫我看看,还有多少柴氏族人无名无姓的躺在这里?”

    除了柴宗训死后给拉回京都给安葬了之外,其他人应该都在这里。穷困潦倒,死后连裹身之物也无。或者说,不是没有,而是有人给偷盗了。反正柴氏不敢声张。

    这话一问,听着的人谁不动恻隐之心?

    柴氏后人竟是这样的结局!

    钱知州知道,这事必须快马去报。今儿这个一旦传出去,不仅天下人这悠悠之口难堵住,便是朝堂也要震动的。

    这叫什么?这叫不仁不义!

    结果翻遍了山头,大大小小、男男女女的尸骨,一共十七具。可谁是谁却也分不清楚了。

    桐桐往下一跪,嚎啕出声,然后直直的往下倒去。

    这一倒下去,是彻底了。之后所有的做法、安葬的那一套累死人的流程,钱知州都不敢叫桐桐参加了。

    就剩下这一个活着的了,真要是死在这里了,他不仅没法跟宫里交代,也没法跟天下人交代。宫里施恩必然施在这个姑娘身上,这是朝廷给天下的交代。

    所以,桐桐的待遇立马就不同了,住的是闺房,给了数人何候,又请了大夫好好给调理。桐桐就这么半病不病的一直养着。

    房州的折子加急送往京都的时候,京都的客栈里,一个少年正躺在后院的柴房里。门外的小厮熬着药,低声说着话,“小爷,银钱也不多了。明儿怕是连柴房也住不起了……”

    四爷靠起来,轻咳了一声,看着潮湿的环境,蚊虫在耳边喻喻喻的,他抬手扇了扇,再看看露出来的枯瘦的双手,然后皱眉,怎么就来了这里了?

    这个身份可要命了,原身叫赵从真,乃是赵匡美的曾孙。

    赵匡美这一支四零八落的,他们这一房在江南,因父亲调往徽州任职,不想路遇水匪,家中除了他和随身的小厮之外,尽皆遇难。他和小厮跳入河中逃命,小厮水性好,没有丢下他遁走。逃出升天之后,这孩子一心想着上京求助,要为家人寻仇。

    落水奔命、亲眷遇难,连日赶路,一到京城就一病不起,终是夜里高热不退之下,人没了。

    而今,自己来了。怎么办?一则,身体有恙,扛不住了;二则,身无分文,活不下去,三则,不见桐桐,需得传递消息。

    他只能选择:“送我去开封府!”

    什么?

    去开封府,击鼓告状。”宗室遇害,不该告吗? 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有人管饭,有人给请大夫,事情传出去了,桐桐能第一时间知道他的消息。

    这就足够了!

    第1683章 大宋反派(4)

    开封府里无包拯!

    这一年, 包拯还没有出仕,依旧是庐州的读书郎。实际上,包拯真正在开封府任职的时间也就一年有余。不过是此人为官清廉清明, 又清理积案,累世在民间口口相传之下, 好似包拯就该在开封府断案一样。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四爷看着开封府外的大鼓,这个鼓其实不能瞎敲的。正确的方式应该去写状子, 然后递上去。可衙门的状子是那么好递?尤其是越级跨地域的递状子,这就更难了。要么说戏曲中动辄拦路告状呢,再要么女扮男装科举的去告御状呢?

    这都是被逼的无奈之举!

    四爷扶着紫毫, “去对面……写状子。”说着伸手,“把身上的钱都拿出来。”

    可这银钱不够请人写状子的钱。

    四爷没想叫人家写,也没钱叫人家写。只能摸出皇室佩戴的玉珏,然后递了银钱过去, “借纸笔一用。”

    看在玉珏的份上,人家借了。

    四爷提笔写了状子, 然后道谢, 拿了状子叫紫毫搀扶着去开封府门前。不到跟前,就有差役拦住了, “何事?”

    “涪陵县公后嗣遇害, 特来告状。”四爷说着将状子递上去,“要么, 接了状子;要么, 我击鼓。”

    涪陵县公是谁?差役一时之间想不起来,只能先拿着状子,“你等着,我问问。”

    进去先找师爷, “一时竟是想不起谁是涪陵县公?”

    这师爷一拍大腿,“太祖太宗胞弟,初封齐王,后进魏王,再之后因获罪贬谪洛阳,而后降为涪陵县公,安置房州。”说是安置,其实就是发配。

    这差役吓了一跳,“来人是个少年人,言称家人遇害。”

    师爷忙道:“大事!大事!不能等闲视之。拿状子我看!”

    状子一接过来,师爷都愣住了。此人的父亲在赴任的路上遇难了,按理说官员不到,到了日子之后吏部就该收到折子了。按照他说的日子算,这折子早该到朝廷了。可朝廷怎么做的,他还真不知道。

    其实,只要等着吏部的消息,或者干脆去吏部问问消息,再不行,找吏部将情况说明,吏部也会向上奏报的。怎么把事情闹到这里来了?

    “是个少年人?”师爷再问了一遍。

    “是!年岁不大,看起来病体缠身。”

    师爷抬脚往外走,“去见见。”这种人就属于接待是错,可要是出事了,就错上加错了。谁都知道,官家尚仁,又向来对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魔镜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