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镜小说www.mjtxt.com提供的《没你就不行》1690-1700(第4/14页)
一身本事也得时间吧。何须着急了呢?难得见识大宋的风华,且走且看且从容便是。
桐桐顾虑的是,“守孝怎么办?”
“守孝就不读书了?”四爷又问,“我是做官呀?还是去科举呀?再说了,宫里不也姓赵吗?我也没出赵家的门呀?”除了伴读,其他的做什么都受限。这还真就是唯一一个不受限的去处了。
然后晏殊真的就举荐四爷做赵祯的伴读了。
赵祯原本有一个伴读的,那伴读叫蔡伯俙,是个神通。三四岁上就参加童子试,先帝赵恒见他聪明,赐他进士出身,进宫给赵祯当了伴读。
晏殊带着四爷往宫里走,一边走一边说这个蔡伯俙,“当日确实乃一神童,先帝赠诗‘七闽山水多灵秀,三岁奇童出盛时’。做了伴读之后,这孩子也算是聪慧,曾经做了一幅画,村民蒿目菜色图。先帝问说,为何村民满面憔悴,他回答说,他家乡之人,穷乡僻壤,人皆如此。”
四爷点头,表示明白了。
“孩子本身聪慧,但出身寒微。这些年养育于宫廷,除了先生教导的圣人之言之外,他其他的东西全来自于宫人……”
言下之意,此人的进步跟不上帝王的需要。
事实上,蔡伯俙确实是一生未曾受到重用,但却也四朝为臣,八十七岁寿终正寝。
晏殊先带着四爷去见太后,四爷进去的时候桐桐正在这大殿里,就在刘太后的身边放了一张桌子,然后她一边蹲马步一边读书习字。
她说怕生病,要强身健体,于是,上上下下也默认了她的做法。只要她不累,没人干涉她。
人一进来,桐桐就眼睛一亮,只喊了一声,“先生。”
晏殊:“……点点点”要不是太后当面不能失仪,看我不把白眼甩在你的脸上。一副武夫的样子,有辱斯文。他袖子轻轻一甩,不知道是‘嗯’了一声还是‘哼’了一声,然后给太后见礼,“娘娘,这便是涪陵县公。”
刘太后觉得自己心软了,为什么看见孤儿就心里难受呢?她叹了一声,“起来吧!以后常见的,不用大礼参拜了。”说起来也是宗亲,关系实在说不上是多远,她直接给赐坐,问些琐事。
这一问,就觉得靠谱了一些。之前还因着身份的缘故,不想答应。可一见人,就明白晏殊为何明知道这样的身份还要举荐了。这个孩子是少有的稳重之人。
稳重、老成、本分,对官家而言,现在就需要这样的伴读。
最近,官家太浮躁了,这很不好。
她给了赏赐,说晏殊,“你看人的眼光是好的,去给官家送去吧。”
晏殊也满意,这位县公机敏就机敏在这里了,他的精明从不外漏。一个有独到见解的谋臣,知道在太后面前该是什么样儿的。
从里面一出来,他就拍了拍这小子的肩膀,然后说起了赵祯,“是个性情极好,会替他人着想的人。只要太后点头,官家必不会为难……”
然后就见到了赵祯。
赵祯……跟四爷想象里的也不一样,哪怕桐桐形容过,他还是很意外。桐桐说赵祯面色蜡黄……是!十几岁的少年人,显得特别文弱。
反倒是久病还没有调养过来的自己,这几个月刻意锻炼,哪怕是清瘦,也看着精神奕奕。
“官家……”
话还没说完,赵祯就先拉住了人,上下打量四爷:“你我同宗同脉,份属叔侄。以后便以叔侄相称便是了。”
四爷:“……点点点”还不如赐个进士的出身好用呢。宗室待遇真不如士子。
资善堂正堂里在说什么,桐桐也不知道。她是奉命来送赏赐的,顺便看看宫人给四爷收拾的屋子。
资善堂是皇子读书的地方,它的前院有先生们休憩的地方。而后面,自有伴读休息的地方。
像是另一外伴读蔡伯俙,就是常年住在资善堂的后院的。此人一直低调,甚少出现在人前。非必要都不出资善堂!又因在京城中无亲眷,所以也不怎么出宫。很多人都忽略了那里住着一位天子的伴读。
屋子收拾了一间,这就属于想住就住,想出宫就能出宫的。
桐桐还是希望四爷冬天能尽量在宫里度过的,好歹暖和,对吧。也有宫人伺候,有自己这个大红人在,不会短了他的什么。
如果想,见天的见面都行。
里里外外的看了一遍,又把隔间里的书房给收拾了一遍,这就成了。
她没在这里多逗留,出来之后直入后宫。结果半路上就遇到了皇后。
桐桐:“……点点点”看赵祯看的可真紧。她笑着迎过去,“天儿这么冷,您怎么站在风口上。”
郭后直接问说,“郡主去资善堂了?”
“是啊!”桐桐拉了皇后低声道,“晏大人举荐了涪陵县公给官家做伴读,大娘娘挺高兴的,想叫县公在宫里有些休憩的地方,打发我送几样赏赐。”说着,又低声道,“要是碰不上娘娘,我还正要去求了娘娘呢。”
哦?求我作甚?
“县公与我有交情,他初来乍到,必有许多不趁手之处。加之还在孝期,这饮食必得注意……”桐桐对着郭后行了万福礼,“还请您着人多加照看,我承您的情!”
郭后还以为什么事呢?“就这个呀?”她很利索的就应了,“我知道了,必叫人用心伺候。”
桐桐扶着她把她往回送,主动说了:“没见到官家,倒是先生们都在正堂,该是讲学呢。我不好凑过去,便直接去了后院。看了看下面的人给县公收拾的屋子,就又退出来了。出来的时候,正堂里静悄悄的,怕是在写字。”
郭后就觉得这位郡主好生爽利,把话说的明明白白的,这多好!她主动邀她,“去我宫里吃蜜茶。”
好啊!以后少不了要打交道的。
“上次多谢你提醒我。”郭后轻哼一声,“我是个直性子的人,便总有人以为我蠢,打我的主意……如今好了,雷允恭必斩的。”说着就解释道,“你有所不知,我父的名讳与雷公公重了……他若真对我这个皇后心有敬畏,早该改了名儿……或是叫我赐个名儿……”
桐桐:“……点点点”她赶紧打岔,“不提那晦气的人了。”郭家乃是武将之家,从她祖上起便是。太后在选皇后这一点上很坚持,必得是武勋人家的女儿。
所以说,非要说不知道武将的重要性,那也不尽然。
过后叫人端了蜜茶来,果真就不再提那晦气的人了。只是上了茶的宫娥转身要退去了,郭后突然面色一变:“站住。”
桐桐看那宫娥,没看出哪里不妥当。这是怎么了?
郭后指着那宫娥,“将手抬起来本宫瞧瞧。”
那宫娥抬起手来,桐桐扫了一眼,挺干净的。
“官家昨夜才说,十指纤纤沽酒才醉人,转脸就来了一个长了一双好手的!”郭后看向外面,“说!她是哪里来的?”
大殿里静悄悄的,无人敢应答。
这宫娥往地上一跪,“娘娘,您前儿点了名册,奴婢是您点来的。”
“是吗?”郭后看着那双手,“既然生了一双好手,那边去厨下,自此之后,为官家和本宫沽酒吧。”
桐桐摸了摸鼻子,这做派忒的吓人了!当着自己来了这么一下子,啥意思?这要不是自己知道她没那个心眼,还真以为她这是在杀鸡儆猴呢!
这边自己还没走呢,郭后又打发人:“等着官家,一下学就报来。”完了又跟桐桐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