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镜小说www.mjtxt.com提供的《两京旧札》80-90(第6/19页)
冷孤松挺立,眼下乌青,胡子拉碴,整个人颓败又凄楚。他依旧站立着,像一座石碑,千年万年地立在门前。
角门被打开,他连忙迎上前,看见春儿,僵硬的脸颊瞬间绽开笑容:“春儿姑娘,阿兆……阿兆她……”
赵阔往后头瞧瞧,没有人,只有春儿一个。他的心沉到谷底,却还是自欺欺人:“她……她是不是怕冷?我记得她最怕冷了,是不是午觉刚起,还在穿衣裳?没关系我可以等她,你去告诉她我会一直在这里等她,等她来见我。”
春儿实在是不忍心,咬牙说出口:“襄王殿下,我们大姑娘不会来了。”
赵阔神思一晃,他怔愣片刻,良久才说出话来:“不可能的……怎么可能……”
“殿下,我们大姑娘说了,香囊已毁,誓约不再,您该释怀了。”
“释怀!?”赵阔的声音陡然变大,他笑了,“释怀?叫我怎么释……”
“殿下还是不要再执迷不悟了。”张嬷嬷实在是听不下去了,直接走到门前与他对峙,她神色凌厉,毫不畏惧,“殿下都是要成亲的人了,再来我们府上,那可真是要两头都辜负了。殿下是个明事理的,凡事也都要讲究个规矩圆法,殿下大可静下心来想想,您如今的身份再来我们府上合不合适?”
赵阔被张嬷嬷冲得不言以对,他神色凄怆,半晌没有说话。
张嬷嬷气还没处够,继续说道:“那香囊还是您叫人送来的呢,如今又惺惺作态给谁看?殿下饱读诗书,自是知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的,别深情的名头也要,忠孝的名头也要,到时候两边不讨好,您这戏不就白做了?”
“我没有……香囊,香囊是张……”赵阔欲辩无言,被张嬷嬷硬生生截断。
“殿下,老奴托大,听老奴一句劝,各自放手,各生欢喜,给彼此留点脸面留条退路,日后才好相见啊。不过日后您若是不愿见我们家姑娘了,那也是大喜事。老奴也就在这儿给姑娘带话了,祝您前途似锦,子孙满堂。”
“子孙满堂?”那一瞬间,好像有一把钩子顿时将赵阔的三魂七魄尽数勾走,只留了个躯壳在人间,“她祝我子孙满堂?”
张嬷嬷盯着他,看见他身后拼命跑来的齐千又添了把柴:“对,恭祝您与辛娘子举案齐眉,百年好合,子孙满堂。”
赵阔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听完这句话后像个脱线木偶一般定住,他咬牙重复:“她,当真要祝我子孙满堂……”
绝望、不甘、难以置信、不可接受,赵阔内心煎熬痛苦,五味杂陈。他根本不相信穆宜华是心甘情愿说出这话的,可就算是违心的话,她如今除了能说这个,还能说什么呢?
就像他,他如今只能来找她,就算她出来见他了又能如何呢?他们又能如何呢?
什么都做不了。
因为自己的弱小无能,成全不了自己也护佑不了他人。
齐千跑上前一把从身后抱住赵阔,连连喊道:“殿下,您不要冲动啊!您真的不要冲动啊!此事若是又闹大了,太后皇上枢密使王爷那边都不好交代啊!”
齐千一连搬出几尊大佛,“咚咚”地砸在他面前,赵阔只感到灭顶的无力。他开始嘲笑自己的鲁莽与荒唐,脑子一热,教唆着阿兆私奔,又脑子一热跑来穆府门前大吵大闹。
这天底下,怎么会有他这样的亲王,他这样的男人?
赵阔挣开齐千的束缚,把在场之人都吓了一跳,生怕他有什么动作。可赵阔没有冲进门去,也没有再吵嚷。
他扶着门框,抬起头朝院内深深地望去。
可那里没有人,一个人影都没有。
他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好似在他的心上划上凌迟的最后一刀。
“殿下,我们回去吧……我们,我们不要再给穆娘子他们添麻烦了。”齐千牢牢地扯着他的胳膊,生怕他哪根筋搭错又冲了出去。
赵阔没有说话,他颓然地放下攥在门框上的手,木讷呆滞地缓缓转身。
这一去,怕是永别了。
这样的想法,不论是赵阔还是穆宜华都自心底觉得无比哀痛。
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去年春三月重逢,还说着海誓山盟的甜言蜜语,不过短短两载,竟是走到了老死不复相见的田地。
他们苦寻因果,却也只能归结于世事无常四字了。
穆宜华静心听着后院的动静,却只剩下北风呼号,凄凄惨惨。
“他……走了?”穆宜华颤抖着双唇,不敢多言语,唯恐惹伤心。
左衷忻收回目光看向她,淡淡垂眸;“嗯,走了。”
许是一瞬间的释然与解脱,穆宜华顿时泪流满面,四肢疲弱无力,紧紧地攀着门框才让自己勉强支撑住。
穆长青里忙上前从左衷忻手中接过穆宜华,想安慰却说不出口。
“走了,走了便好……汴京这座伤心城,我也是不想呆了。”
第 85 章
十二月的汴京, 不仅充斥着物价飞涨的消息,还有边关节节败退的战报。城中人心惶惶,翘首以盼捷报。终于, 河北制置使率军大战金人大胜, 阻挡了他们南下的脚步。
冬日寒冷, 又要筹备过年, 穆宜华让穆长青上街买炭火。穆长青怀揣着银子提了比前一日少了整整一半的炭火回家。忽见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奔至开封府外张贴皇榜。他连忙挤上前探看,只见上头写着“金人游骑已及郊畿”。
在场之人阅之无不惊惧,转身奔走相告。
穆长青看清也连忙转身跑回家,大喊着告诉穆宜华这个消息。
穆宜华闻之也是震惊:“先前不是挡在了河北吗,怎么一下子就到京郊了?”
“金人兵分两路, 一路被挡在了河北,一路绕道直奔汴京……”
穆宜华不是没有想过会有这一日, 只是没想到会来到这样快。从金国到汴京,这只见有多少城池,有多少将令军队,可他们竟然都抵挡不了金人, 还是说……根本就没有抵挡。
穆宜华心惊胆战,连忙连张嬷嬷清点府中粮食、炭火、衣料,看到底能够支撑几日, 又将府中健壮年轻的小厮们叫出来交给穆长青管理, 一人一样长棍木盾,组队排班, 十二时辰不间断巡逻视察。
穆宜华还想将府上值钱的玩意儿统统卖了, 可她面对着这一仓库的字画摆件, 头一次觉得懊悔——眼下这个时节,还有谁要这些风花雪月的东西?
她让春儿把藏品饰品上的金银尽数抠下来熔成一颗颗小珠, 小型玉件也都包裹齐整放好,等到那万不得已时刻。除了人,她能带走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纵有广厦千万间,金银千万两,到头来仍旧是空一场。
果然,没过几日,全城戒严,素来以夜市著称的大宋国都汴京,第一次向他的臣民们展示了自己的冷肃与脆弱。
夜间不得上街游荡,否则以奸细处理。
日间除购买粮食炭火等必需品外不得随意走动,否则以扰乱民心处理。
不得茶馆说书,不得酒馆作乐,不得造谣传谣,若有犯者,斩立决。
大宋的百姓何时见过如此严苛的律条,但凡闻者无不战战兢兢,瑟缩着躲避过路的士兵或是直接回到家中关起门绝不出门。
戒严当日,穆宜华将府上所有人叫到屋中,除却穆氏姐弟,张嬷嬷,春儿,共有嬷嬷二人,丫鬟二人,小厮七人,厨娘一人,整十六人。偌大的屋子空空荡荡,穆宜华还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