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镜小说 > 穿越快穿 > 从写小说开始

100-11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镜小说www.mjtxt.com提供的《从写小说开始》100-110(第9/14页)

款,最近热搜很是热闹, 今天是某男星捐了一百万, 明天是某小花捐了二百万。

    一两百万都要上个热搜,更遑论榜单上突然出了个捐款两千万的匿名人士了-

    两千万, 谁啊这么有魄力-

    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捐款,有钱人低调着就把事情给办了, 不向娱乐圈那些人,捐了点钱恨不能在热搜上全部找回来-

    别这么说, 只要捐了款就是在干好事,就别计较人家给多给少了,人家明星给得再少也比我们多好吧-

    你也不看看他们能赚多少, 相比于他们赚得钱,他们捐得也太微不足道了-

    明星赚得多那是人家有本事,没偷没抢的捐个钱还给自己捐出事来了,这也太冤了-

    到底是谁在心疼明星啊,心疼心疼你自己吧,一个月只赚几千块钱的牛马!

    好好的一场捐款,网友们说着说着竟然在评论区下面吵起来了。

    许莺看到后一阵庆幸,幸亏她是匿名了。

    她只想安静捐款,无意挑起纷争,看来匿名是匿对了,这要是不匿名,如今被架在火上烤的人可就是她了。

    一出手就是两千万确实引人注目。

    只是捐款人不愿公布姓名,受捐单位自然不会勉强,所以任由网友们在评论区翻来覆去地猜测,始终没有等来官方的回应,更没有等来捐款人的主动认领。

    这下大家也算看明白了,大佬是真心先要做好事不留名,于是网友们也识趣不再扒拉人家底裤。

    *

    捐了一大笔钱出去,许莺自觉尽了心意,遂又将注意力专注在了码字上。

    《穿越明朝考科举》中,男主在地方当知县,和豪族乡绅斗智斗勇,修桥铺路,因地制宜,强大地方经济可写的内容太多了,她一不留神就让男主在地方待了几十章。

    “这小说真是越写越长!”

    写到猴年马月才能写到大结局啊,许莺现在有些怀疑起自己了。

    她原本的计划,是让男主调任至少两个地方当知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男主因地制宜的聪明才智,也让朝堂中人看清男主治理地方的本事。

    只是现在一个地方男主就折腾了那么久,要是再写一个地方,这本书的完结将遥遥无期啊!

    许莺好不容易写完了湖州府的戏份,现在已经开始纠结接下来的剧情,接下来的剧情,她到底是写皇帝将男主调回京城,还是写有人从中作梗,让男主再次调任地方。

    两人写法各有利弊,端看她这个作者怎么决定,只可惜,她这个作者现在也是摇摆不定,一时半会恐怕拿不定注意。

    算了。

    既然想不明白,索性先不想了,许莺干脆关掉电脑,站起身走出了书房,午饭时间了快要到了,她不如先去做饭。

    切菜做饭是个放空脑袋、沉淀思绪的好办法。

    等许莺做完吃完,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半小时,而她心中对于《穿越明朝考科举》的走向,也有了较为笃定的想法。

    她最终还是决定遵从初始设定,将男主调任地方再历练历练。

    她重新坐回电脑前,接着刚才的剧情继续下笔,在她的笔下,皇帝一纸调令将男主掉到了贫困的北方。

    不过男主毕竟在湖州府立下大功,这次调任北方,他不再是个小小的知县,而是一跃成为正五品的知州,负责管理一州事务。

    短短两年时间,曹弘静就从正七品的知县成为正五品的知州。

    这个升迁速度未免太快!

    朝中有人心生忌惮,只是皇帝心意已决,朝臣当初拦着不让曹弘静回京,如果在他升谪方面再做手脚,恐怕会引起皇帝的不满,于是众人只好捏着鼻子认下了他这个知州。

    知县任期是四年,曹弘静不过两年就升了知州,尽管是被调去了贫寒之地,他也没什么不愿,毕竟手里的权力变大了,他能够作为的方面也就更多了。

    再者,这次的升迁也说明皇帝对他还是看重的。

    既然朝中有人为难他,不想让他进京,那他就在地方踏踏实实干事,让朝中这帮倚老卖老的臣子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做农村包围城市。

    曹弘静在湖州府百姓的不舍目光中,再度出发奔赴任地,临走之前,他还不忘将自己这两年的治理心得整理成册,留给当地官员备用。

    当然,他还另外给皇帝上呈了一份,做了好事就要留名啊,这是他一贯的处事风格

    *

    时间一晃而逝,寒风中传来冬天的消息。

    《穿越明朝考科举》还在连载中。

    书中男主在北方同样没闲着,地方在他的治理下迅速富强起来,短短两年的时间就名扬全国,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纳税大户。

    第三年的时候,赶上当地知府去世,皇帝一封圣旨,曹弘静顺理成章接收了当地知府一职。

    在北方任职的第四年,曹弘静终于得以调任回京,成了礼部侍郎。

    又是越级升迁。

    知府是正四品,而礼部侍郎是从二品,从正四品升至从二品,曹弘静只用了两年,他这个升迁速度简直是闻所未闻。

    只是这一次,朝臣也拿皇帝和曹弘静没什么办法。

    曹弘静在地方上干得实在太出色了,无论将他下放到什么穷乡僻壤,他总是能想出一堆花招来改善当地民生。

    真是奇了怪了!

    如今,即使反对派再不愿,也不能违逆朝中大部分臣子的意见。

    没错,如今朝中不少大臣都倒戈了,面对曹弘静实打实的功绩,他们打心眼里感到佩服和欣赏。

    尤其是户部。

    户部管钱财,前些年国库空虚,他们户部只能跟着抠抠搜搜,因此招致来了不少其他五部的骂名。

    可是自从曹弘静外放,他的地方治理办法得到推广,各地的粮食税收都有了不同比例的增长,连带着国库都丰盈了不少,单凭这一点,他们户部就是铁血的曹弘静支持派。

    支持归支持。

    朝中还是有不少人不想让曹弘静回京的。

    这些人倒不是全然心怀恶意,很大一部分其实是抱着私心,希望曹弘静能赴任他们老家,好好帮他们提升一下家乡民生,帮助家乡百姓脱贫致富的。

    不管好意还是恶意,这些人的算盘随着皇帝的圣旨算是彻底落空了。

    曹弘静顺利回京了。

    然而他回来不足月余,就在早朝之时受到了都察院的弹劾,都察院言官上至内阁首辅,下至地方官吏,弹劾范围无所不包。

    只是这次对曹弘静的指控,却让他颇有些啼笑皆非。

    都察院竟然弹劾他成亲多年,无有子嗣,这是对父母的不孝不敬。

    曹弘静外放六年,做出功绩无数,言官们也是实在找不到可以弹劾的地方,这才病急乱投医,揪住他家里那点私房事不放了。

    谁都没料到,这出看似荒唐的弹劾,竟然无意中又帮曹弘静在京中扬了一次名。

    曹弘静本来就够出名的了。

    以往他是因为清官的名声出名,这次却是戳中了万千女子的心。

    因为这次弹劾,京中百姓知晓了他家中只有一个妻子,且妻子多年不孕,都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曹大人能坚持不休妻不纳妾,这在古代女子看来简直是丈夫中的楷模。

    一时间,京中仰慕曹大人者无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魔镜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